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7节

      难怪小舅公会这么不放心。
    “她只是一时间难以接受,慢慢的就会想明白了。”没有血缘关系,却早就胜过了这血缘关系,这么多年相伴,在蓝铃儿心中,她就只剩下小舅公一个亲人...
    从蓝家回来过了七八天,蓝家那边派人前来报丧,小舅公连续昏睡三天,今天一早去了。
    林清苒这边准备好了丧服,带着几个孩子前去蓝家奔丧。
    前去蓝家奔丧的人并不多,蓝家这么些年不在洛都城出现,故人早已经都去世。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中,天终于开始下雪,蓝府发丧这天,大雪下的尤为磅礴,十来米开外竟是瞧不仔细,阴沉沉多日的天也因为这一场接连下着的大雪渐渐明亮。
    大雪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是要把这迟来的一次性下足,一早清扫过的院子,半天就积累过了脚踝。
    一家子到邵家老宅已经两天了,宁姐儿手里捧着暖炉,站在窗边看哥哥在院子里给她堆雪人,除了邵敬涵在这沉香院里住过一年之外,邵敬博和宁姐儿都是在邵府长大的,昨天来的时候里里外外把沉香院逛了一通,人少了,邵家老宅更显得空旷,五房人仅剩一房,所以邵二老爷就指望自己儿子多多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了,这邵家才能重新兴旺起来。
    隔着大雪远远的有人打伞过来,是二伯母何氏那派人过来请他们前去吃饭的,林清苒让宁姐儿披上厚厚的披风,打了伞一家人走去前院,偌大的前厅,也不分桌摆了,一家子一桌吃饭。
    不难想到过去的邵家,每到过年,这前厅里是坐满了人,热闹的很,如今大过年的,大伯三伯四伯也不回来邵家了,就在大年初一来一趟祖宅里祭拜,兄弟亲情早就没了。
    二伯和二伯母都是看的开的人,谁家没有个兴荣衰败的,到了烟火齐盛的时候,一家子到了屋外,林清苒抬头,这又是一年...
    第163章 .皇上的决策
    到了初五初六这一场大雪都没停歇一下,没等上朝,洛都城各地的奏章已经往朝堂中纷纷而至。
    没有预料到晚下的雪来势如此汹涌,别说是洛都城外了,洛都城内城北几处民宅也让这大雪压垮了。
    初七宫中的奏章已经叠的很厚,都是洛都城郊外镇上县衙上报的,很多村子遭了难,大过年的村民们都无处安家,邵子钰他们提前上朝,皇上是紧急召见了几位大臣商议此事。
    拨了银两派了人手,各个小镇暂时安置百姓的地方要即刻搭建起来,还有这饥寒问题,棉衣和粮食都得跟上。
    也是强制性的,初八这天,朝廷就向朝中大臣开始征粮,这还是洛都城郊外,怕是再远一些的地方,这些奏章还没到,洛都城这边都已经这样了,再北一些的地方岂不是更加严重。
    北王爷建议分派太医跟着去各个小镇,以免寒症来袭,百姓们措手不及造成更多的人病死。
    这些皇上都一一采纳了,只是当几个大臣提议若是有难民涌城,城里也需要设立安置点时,皇上把这个建议驳回了,所有的安置点只能设在洛都城外,并且得是十里之外,城门十里之外要设关卡,以防到时候难民往城中涌过来。
    皇上的理由也很简单,皇城之下,都是难民容易引起斗乱,城外十里开外能安置的都安置,不能安置的也不能一直留在城外,人一多病症也多,不能蔓延到城里。
    除了这措手不及的大雪,一切的后续处置显得有条不紊,初十大雪小了很多,十一十二两天大雪停了,人们都以为这雪下过就好了,十三这天夜里开始,雪又纷纷扬扬的落了下来,宫中这边,北部好几个州的急报已经到了,灾情比这边的严重很多。
    皇上又分派了官员和太医随同前去,这即便是有了安置的点,还是有很多人因为饥寒冻死饿死,因为担心寒症的蔓延,这些去世的灾□□送的很远,各地有这条件的大家族开仓救济了不少天,也赶不上寒冷对这些生命的掠夺。
    而真正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
    大雪一直持续到了二十才停下,从年内到现在,雪没有融化过,越积越厚,等到雪停开阳,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灾难来了。
    下雪的时候并不是最冷,真正寒冷的是融雪的这段日子,往年大雪下到初七初八,等到十五元宵这城里基本是瞧不大见了,而今年的这雪,到了二月初还不定融化的光,大臣们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寒症在伴随融雪降温的时刻在灾民之中开始蔓延,一个村子连着一个村子,最开始是从洛都城以北的霍城开始的,那里地势低,还有环山,积雪的深厚,一等融雪,这寒气散不去,连带着在霍城的太医们都跟着遭了难。
    还活着的百姓开始向南迁移,官兵们半路阻拦不住,一路南下,一路都有人病死,一路把这寒症传染给别人。
    治寒症并不难,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好的照顾,寒症不容易好,往往没等病好起来人就去了,融雪的天气里,环境湿冷,更容易生出别的病来,朝中得知有难民往洛都城这边涌过来,皇上下了急令,严守洛都城外十里之内,阻挡难民靠近。
    诸位大臣上奏数次都被驳回了,北王爷请奏派太医前去城外把没有受感染的百姓区分开来带到城内安置,皇上不同意,为了城内的人,不能让他们把这病症带进来。
    邵子钰退朝之后抽空回了一趟邵家,林清苒正吩咐观言把准备妥当的棉衣棉被送去城郊,听邵子钰说起皇上的决定,沉默了一会儿,“这些百姓若是知道了,该有多心寒。”
    这些难民为什么朝着洛都城涌过来,是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是皇城,有他们最敬仰的皇上,会关心天下黎明百姓的人,这就像是人心中所坚持的信仰一样,他们觉得到了这里就会有活路,哪里知道不论病着还没病,皇上都要把他们拦在城外十里之远,连健康的人都不允许入城,人都惜命,可放在一个当权者身上,这一切就显得冷漠多了。
    “北王爷和几位大臣数次入宫,太皇太后都出面过了。”邵子钰拍拍她的手,“这些不是我们能够左右。”
    “我当然知道,只不过站在那些无辜百姓的立场上,原本以为到了城外就有机会入城,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活下去的希望,靠天靠地靠皇上,谁能想都靠不住呢。”林清苒脸上一抹讽刺,感染寒症的人是应该隔离,但是健健康康的经由检查都不愿意入城,所有难民住在一起,没病也病了...
    很快城外就涌了很多难民,人们总在最无助的时候想到最能求助的,那就是朝廷,十里之外设着高高的关卡,木桩子扎在还没化去的雪中,阻拦着这些难民前行,关卡外也设置了很多安置点,城中有衣物和粮食运出来,但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分隔开来的地方和能看病的住所。
    许多难民是抱着小孩希望能够让小孩入城,大夫检查过之后没问题,让孩子们入城去住更好的安置点,活下来才是重点,可这些拦着官兵,这时候冷血的比这融雪还要冰冷。
    这些官兵还尝试要把人疏散开来,官道上都堵住了,可这时候,谁都想活下去,怎么疏散的开。
    北王爷在几次入宫未果后再度去求了太皇太后,这么多年都没有理过朝政的太皇太后几道懿旨下来,让北王爷在城外十里内的地方也设立安置点,先把这些有病没病的百姓分隔开来,以免全部传染开来。
    北王爷接到这个懿旨之后就直接带人去了洛都城外,人多的时候建临时安置点很快,但这些安置点都是直接建在地上,点了火盆子里面依旧潮湿,北王爷让人铺了不少薄薄的木板在地上,和潮湿的地面分隔开来,由太医在十里外的安置点看病,健康的百姓迁移到十里内的安置点内。
    二月初,这一场大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初春的征兆已经来了,可天气依旧冰冷,皇上这么防无非是不想让洛都城内也受寒症的影响,可这东西并不是外头带进来的,住在城中的百姓也会生病,从城北当初倒坍的那几件民宅附近安置点开始,寒症在洛都城里也悄然蔓延。
    这似乎是皇上登基以来第一次面临这么大的灾难,天灾防不住,过去哪些地方有了水涝旱涝,体会都不如这一次来得深刻。
    太医院要把这寒症控制住,以免霍乱成疫病,洛都城内有了寒症病人后,各家各户也开始防备起来,融雪的天湿冷过重,那就烧炭盆,喝汤药,好像满城都弥漫了一股药味。
    就在宫中有宫女病倒的消息传出,邵家这边,宁姐儿也病倒了。
    家里什么都不缺,可宁姐儿身子骨弱,长时间的融雪外头的天湿冷,风吹着都刺骨,出去回来打了两个喷嚏,当晚人就烧起来了。
    太医院里如今基本是找不到人,林清苒让司琴去卫家请人,又去了卫家的医馆里找大夫,按着方子抓药,大夫说问题不大,宁姐儿这一病,时间却比别人长了很多。
    城内这样的环境都有不少人染了寒症,城外那些难民岂不是更严重,北王爷再次上奏要求把那些十里内的百姓接到城内,安置在好一些的地方,皇上还是不同意,宫中也有了病例,几个风寒之症的宫女都直接带出了宫治病。
    邵子钰这些天进进出出,在家停留的日子很少,北王世子妃刘氏前来探望宁姐儿,说起公公北王爷,“爹一下像是老了五岁,相公都跟着他在城外跑。”还不是因为圣上不松口,其实这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风寒之症不是难治。
    “圣上惜命啊。”林清苒还记得,当年先帝在位时,那时候她年纪还小,开春融雪之时下了雨,春寒冻死了很多人,那时候爆发的还是疫病,先帝命人开城接难民,各大城门口建满了安置的点,听爹说先帝还亲自去看望过那些流离而来的百姓。
    后来百姓病好了人走了,先帝的威望是一升再升,百姓其实很好对待,因为他们所求简单,温饱就好,皇上的关心朝廷的尽力都会让他们感恩殆尽,而现在呢。
    “不过也快了,霍城那边都在重建,派兵前去,如今人都疏散了不少。”刘氏也是听丈夫说的,各地抓紧时间在重建,朝廷拨了不少银两下去。
    “生病的人还怎么疏散,熬不到半路就病死了,全部安置在城外也不合适。”疏散走了健康的,那些病着的人呢。
    也许皇上体会不足民间疾苦的感觉,但是林清苒愈往深处想,就愈觉得心塞,所以她一直没去城外看,只是把东西准备好了一趟一趟让人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