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6节

      但弘晶就不一样了,他有着丰富的哄弟弟的经验,弘晊最是娇气不过了,动不动就哭,甚至还会耍小性子,额娘都说弘晊是生错了性别,合该是个女孩子才对,弘晊他都能哄好,更何况是弘暻。
    这种从亲弟弟身上练来的本事,旁人还真没有。
    等到下午的课程结束以后,弘晶也没有食言,领着弘暻,后面跟着几个奴才,慢吞吞的去了翊坤宫,没办法,弘暻腿短走路又慢,前行的速度实在是提不上来。
    他们俩聊得很是不巧,翊坤宫的主殿里不光皇祖母在,皇祖父也在。
    俩孩子进宫之前都是被教过规矩的,而且还是四贝勒亲自教的,所以行起礼来也是有模有样。
    “上书房师傅讲的课你们俩可听懂了?有什么不懂的,现在可以问问朕。”看着两个小皇孙,旁边还坐着跟了他多年的女人,康熙心里难得泛起一丝柔情,说话的语气也难得和蔼了起来。
    弘晶小大人似的点了点头,一点儿都不怯场,“回皇祖父的话,一开始全都听懂了,后来就不知道师傅讲的是什么内容。”
    “那你就是走神了,没有认真听讲。”康熙板着脸,并非是真的生气,只不过是想逗逗这孩子罢了。
    哪怕被教了好几日的规矩,知道要在宫里头谨言慎行,但性子是很难一时半会被扭转过来的,而且以前在府里的时候,额娘和阿玛都管得宽松,所以弘晶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直接回道,“我上课没有走神,一直都有认真听讲,就是听不懂师傅讲的是什么,也没记住。”
    宜妃压了压嘴角的笑意,这孩子就是比他阿玛胆子大,也比他阿玛讨喜,胤祺小时候性子可闷的很,胆子也小。
    康熙还真就喜欢这样胆子大的小孩,更何况这还是他亲孙子,五官长得周正,身体强壮,唯一的缺点就是皮肤黑了点,不过大清的巴图鲁不在乎肤色黑不黑。
    “既然没听懂,那以后就要好好听师傅讲课,明天就把你们这几个小家伙按照学习进度分开,可就不能再听不懂了。”康熙这话虽然是跟弘晶说的,不过眼睛却是看着宜妃,眼带笑意。
    宜妃报之以一笑,这人似乎在年轻那会儿就这样,不过大抵帝王都是这样的,要么怎么说薄情呢,要是一开始就对每个女人都冷脸以对,那也就不会让那么多女人都心思活络了,自然也就没有后来的薄情之说。
    帝妃四目相对,又都脸带笑意,这场景想不让人浮想联翩都难,弘晶和弘暻都还是小孩子不懂这些,不过像梁九功这样的大太监,在这方面的心思最是细腻了,本来皇上最近到翊坤宫就来的挺勤的,如今又……
    看来风向是又要变了,宜妃要家世有家世,要地位有地位,要情分有情分,年逾四十,仍旧是国色天香,更关键的是膝下两个儿子全都是安分的,宜妃娘娘自己几乎都没有跟皇上提过什么要求。
    整个后宫里头,还真没有哪一位能比得上宜妃娘娘的,也难怪……
    第86章
    因为之前许诺了弘暻,所以在被允许坐下之后,弘晶直接跟皇祖母请求道,“皇祖母,我和弘暻弟弟都想吃额娘拿过来的米糕。”
    “怎么,老五媳妇还往宫里送糕点?御膳房什么糕点做不出来。”康熙犯不着为这样的小事生气,就是觉得奇怪而已,天底下最好的厨子都在御膳房,宜妃手里头又有宫权,不会被宫人苛待了去,想吃什么都能有,没必要从宫外往里送。
    “都是老五媳妇亲手做的糕点,她向来喜欢亲手做这些,之前没少往翊坤宫送。”她虽然没有女儿,但如今也跟得了个女儿差不多,皇上那么多公主,也未必享受过这种待遇。
    除了米糕之外,胤祺送弘晶过来时带的牛肉干、枣泥糕、玫瑰酥、桂花糖蒸栗粉糕也都端了出来。
    光是看卖相,康熙就知道老五媳妇儿没有糊弄人,正经的厨子要是做出来的糕点这么不规则,也就干不了厨子这一行了。
    看在宜妃和弘晶的面子上,康熙勉为其难的拿了一块枣泥糕,口感比想象中要好一些,最起码比它的卖相要好,但是跟御膳房做出来的枣泥糕相比,还差着呢。
    但是瞧着宜妃和两个孙子吃的挺香,康熙也觉得有了胃口,挨个把这些糕点尝了一遍,还吃了好几块牛肉干,这才舒舒服服的侧躺在榻上。
    也难怪宜妃这些年容颜依旧,这小日子过得的确舒心。
    弘暻虽然小,但毕竟是七贝勒的儿子,跟翊坤宫没多大关系,所以吃饱喝足之后,宜妃便命人将弘暻送回阿哥所。
    只是没想到,小家伙一听到要把他送走,二话不说就开始掉眼泪,跟在演武场时的嚎啕大哭不一样,一声不吭的掉眼泪才更让人心疼。
    这事儿宜妃不能做主,不是她得罪不起戴佳氏,而是没有这样的规矩,再说她也活了一把年纪了,心肠硬的很,不会为了小孩子的几个眼泪就多管闲事。
    倒是康熙看不下去了,但他看不下去不是因为心疼,而是因为恼怒,都已经四岁了,而且还是老七的嫡长子,动不动哭就哭像什么样子。
    “把人抱到阿哥所去,要是还哭,就让人把七贝勒叫进来,好好哄哄他儿子。”子不教,父之过,弘暻这么娇气,就是因为老七的不作为,整日被女色迷了眼,不光对差事不上心,怕是对儿子也不上心。
    宜妃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的模样,这时候说什么话都不合适,而且她也不是那种会揽事上身的人。
    弘暻确实被养的娇气了,在亲阿玛不管的情况下,不管是吃穿用度,还是从小到大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七福晋负责管的,就是因为觉得儿子委屈,七福晋对弘暻几乎是有求必应,连句重话都舍不得说,日子长了,孩子的性子自然也就养娇了。
    出了翊坤宫,弘暻可能是觉得自己比刚才更委屈了,也可能是因为离了皇祖父,没那么害怕了,从默默垂泪模式,又变回了嚎啕大哭的模式,小孩子的声音本来就尖锐,扯着嗓子哭的时候更是难听。
    身体好的人,肺活量都会比普通人大,弘暻哭了一路,一路上被不少人明里暗里的围观,但是中间都没有要停止哭泣的意思,连声音都没有降低半分,而且还一直哭进了阿哥所。
    得,按照皇上的意思,负责的人立马差遣了个小太监去请七贝勒进宫哄儿子。
    第87章
    被传召进宫哄儿子的七贝勒,原本正在舒舒服服的享受按1摩,格格郎氏特意为了他特意跟女医学了几手,虽然力道上跟男子没有办法相比,但这毕竟是佳人的一番心意,光是从心理上,七贝勒就觉得无比享受了。
    只不过皇阿玛传诏,哪怕是传召他进宫哄儿子,七贝勒也不得不去,把舒舒服服的常服换下来,还要净面梳头,七贝勒心里的火气真不是一星半点。
    就算是弘暻在宫里头哭闹不止,那也应该让福晋进宫去哄孩子,而不是让他去,指不定弘暻看见他之后,会哭闹得更厉害。
    七贝勒越想越就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儿,大概也是不想自己来回奔波,福晋却可以舒服的在府里头呆着,特意吩咐人,“去把福晋也叫来,跟爷一起进宫哄儿子。”
    最后那三个字,七贝勒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来的,这都什么破事儿,他头一次觉得弘暻年龄太小了,若是跟长子一般的年纪,或者比长子的年纪更大,哪还会在宫里头哭闹,也就没有今天这一出事儿了。
    跟七贝勒的满心不愿不一样,七福晋巴不得进宫了,自从弘暻早上去了宫里之后,她就没静下心来过,连用膳的胃口都没有。
    要不是规矩不允许,她都想跟着儿子搬进阿哥所里住,可惜了,紫禁城中还没这个规矩,贝勒爷虽然整日一副体虚病弱的鬼样子,但毕竟还好好的活着呢,出嫁从夫,夫死才从子。
    七福晋几乎以平生最快的速度换衣打扮完毕,提前坐进马车里等着姗姗来迟的七贝勒,说他体虚还真不是假的,走路的步伐比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要慢。
    七福晋把自己的视线移开,心里头别提有多厌恶了这个人了,实在不想跟其多说一句话。
    七贝勒上了马车之后,大大咧咧的坐在最中间,瞧也不瞧自家福晋,态度也是很明显了。
    夫妻能做成这样,七贝勒和七福晋在众多已经大婚的皇子阿哥里,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了。
    也就是因为七贝勒这个态度,不管是七福晋二品大员的阿玛,还是族中在朝廷任职的族人,对七贝勒都不怎么亲近,顶多也就是个面子情而已,这几年七贝勒的做法越发过分了,于是连仅有的面子情也没了。
    虽然两边是差不多彻底闹掰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七福晋在府里的地位,娘家给力,自己手里头不差钱,又是皇上亲自赐婚的嫡福晋,最重要的是有嫡子傍身,七贝勒也不是那等能让人死心塌地跟随的主子,府里头的奴才都是从内务府出来的,机灵人可是不少。
    从府上到宫里,夫妻二人硬是一句话都没说过,一直到从马车上下来,进了宫门口之后,七福晋着急要见儿子,因此实在受不了七贝勒慢吞吞的脚步,偏这还是在宫里,她不能走在贝勒爷前面,并排走都不行。
    “爷,能不能走快一些,弘暻还等着咱们呢。”步子迈大一些,速度快一些,别跟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一样,太后娘娘平时走路也就是这个速度了。
    七贝勒是一点儿都不着急,小孩子哪有不哭的,再说了有那么多奴才在,总有会哄小孩儿的,再说等弘暻自己哭累了,也就不哭了,多大点儿事儿,他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皇阿玛会因为这事儿让人传召他进宫。
    七福晋眼睛都急红了,偏这人步子慢悠悠的,跟没事人一样,“爷,好歹也是做阿玛的,就不能为弘暻多想想,孩子正哭着呢,咱们用蜗牛一样的速度走过去不太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七贝勒没觉得哪儿不合适,甚至连句回话都没有,依旧慢悠悠的走着,神情和状态更像是在逛后花园。
    果不其然,等到这两个人走到阿哥所的时候,弘暻早就已经不哭了,而且躺在床上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还……流着哈喇子。
    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七贝勒在看见这一幕的时候还是条件反射的皱了皱眉头,七福晋却是拿出帕子,给儿子擦了擦嘴角,又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脑袋瓜和颈部,怕孩子会发烧,不过还好,脑门和脖子摸起来并不烫,跟平时差不多,七福晋这才放下心来。
    因为是在阿哥所里,七贝勒又一直坚持要走,七福晋也没能在这儿呆多久,算起来连半个时辰的功夫都没有,这笔账自然要记在七贝勒头上。
    七福晋向来是奉行‘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今日这两笔账都给七贝勒记着呢,她是没办法让皇子阿哥伤筋动骨,但也不是一点儿能耐都没有,特别要对付的还是一个沉迷酒色的皇阿哥。
    七福晋首先动手脚的就是府里的银钱,让下面的奴才采购了不少东西进来,有金银首饰、有布匹、有补品、有胭脂水粉……反正零零碎碎的,能买的东西都买,而且府上的女人人人有份。
    说实在的,别说是几位正得宠的格格,府里头除了侧福晋之外,呆了数年的老人,这些年贝勒爷给的赏赐加起来都不如七福晋这一次给的多,男主子和女主子的高下立见分明。
    七贝勒私库里还真没多少银子,一来是底下没多少人会孝敬他,每年的俸禄基本上都是要用来养家的,再怎么荒唐,他也不至于用福晋的银子养家,当然他也没那个能耐再从福晋手里头抠银子。
    二来也是因为七贝勒并非是个会理财的,若是能钱生钱,那银钱必然是要在自己手里捏着,但他没这个能耐,赢钱在自己私库里放着跟在府里的账上放着没什么区别。
    所以府里头的银钱一旦都变成了布匹首饰和补品,并且分了下去,七贝勒自己也就成了穷光蛋,别说是拿银钱买礼物,把面子从妾室那里给自己扳回来,就算是给自己添置一些器物,都未必能拿得出银子了。
    除了银钱之外,七福晋还给府里的妾室们安排了任务——抄写佛经,这佛经可不是用来供给佛祖的,而是要上敬上去,给戴佳氏庶妃的,今年的生辰礼就是这些了,为了表示心意,抄写的佛经自然是越多越好,字也是要写的越漂亮端正越好。
    因此在一开始安排任务的时候,七福晋就说了,并非是每一本佛经都用,而是要在其中抽出一些字迹工整漂亮的来,当然被选中的这些佛经都是谁写的,写了几本,这些也会一一上呈给戴佳氏庶妃,七福晋是不会跟这些人抢功劳的。
    于是,七贝勒不管是去谁的院子里,大家都忙着抄写佛经,就算有舍不得他走,特意停笔的人,精神状态也跟往日不能相比,伺候的不够精细,更为关键的是他虽然喜欢弱柳扶风一样的女子,但如今虽然这几位比往日还要弱柳扶风,但是精神不济,眼下青黑,甚至皮肤都瞧着不如往日光滑细嫩了。
    七贝勒在府里待着实在是苦闷的很,但出府的话,也没有那么多银钱在外面挥霍,只能老老实实在前院呆着,正好府里买了那么多的补品,他也趁这段时间好好养一养身体,福晋总不能让这些人抄一辈子的佛经。
    相比七贝勒的水深火热,在宫里头读书的皇孙们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在自家府上的时候要多金贵有多金贵,但是一旦进了宫里,这金贵程度就要打折扣了,而且不管多大年纪,都必须要遵守宫里的规矩,每日早起,而且还要老老实实按照皇祖父定下来的方法学习。
    弘晶实在是讨厌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他来说,一个字写上十几遍就能够记住了,二三十遍还能够容忍,但是写整整100遍,手都要酸了。
    这也就算了,字多写几遍就当是练字了,每篇文章都读120遍,这事儿他实在是受不了,明明是几遍就记下来的东西,读上个十几遍就可以背得很流畅了,120遍真的可以把人的耐心全部都耗光。
    不光是弘晶觉得苦闷,其他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就算作为正常的小孩子他们没有弘晶那么妖孽的记忆力,但是一个字也不需要写那么多遍,文章更不需要读那么多遍。
    而且比起弘晶日日能去翊坤宫住宿,其他的小皇孙就只能在阿哥所里呆着了,没有阿玛和额娘,甚至连惯用的奴才都只有两个,其他的全都是生面孔,怎么都让人习惯不了。
    尤其是弘暻,他年纪最小了,性子又被养的娇气,哭是常有的事情,只不过除了进宫的头一天之外,七贝勒就没再因为哄孩子的事儿被叫进宫去,七福晋虽然日日都想着进来看儿子,但是也不好违了规矩,只能借着进宫请安的时间,去阿哥所瞧瞧儿子。
    弘晶去翊坤宫住,虽然是每日都可以看到皇祖母,而且可以陪着皇祖母用晚膳,但是除了皇祖母之外,十天里能有五天碰上皇祖父,而在这五天里能有两天,可以跟皇祖父一起用膳。
    第88章
    康熙频繁的在翊坤宫用膳,这也就导致原本毓秀给婆婆和儿子准备的吃食不少都进了康熙的肚子里,其中就包括那些放了灵泉水的。
    毓秀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直到儿子说漏了嘴,才知道她无意之中居然把自己的灵泉水给了康熙,这位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可能这辈子在位的时间会比记忆中的历史更久。
    真的是……太对不起雍正大大了。
    未来的雍正帝,也就是现在的四贝勒,还不清楚自己皇阿玛原本就很长的寿命又被延长了,但是这会儿仍旧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至于原因,自然是皇阿玛交给他的差事——追缴户部欠银,此事牵扯颇大,他本来是举荐五弟、十三弟和田文镜三个人一起帮他处理此事。
    只不过皇阿玛只允了田文镜一个人,至于五弟和十三弟却是不允许的,看样子,皇阿玛是打算把他当做孤臣去培养。
    不得不说四贝勒心里是窃喜的,能被当做孤臣去培养,就说明皇阿玛是认可了他的能力。
    不过追缴欠银这个差事实在是不好办,自古以来就是欠钱的容易,还钱难,更何况满朝文武几乎全都在户部借过银子,尤其是太子和直郡王的门人,欠银就更多了,实在是不好拿捏这个分寸。
    五贝勒府也是随大溜向户部借过银子的,不过借的并不多,总共加起来才只有一万两银子而已。
    胤祺也没打算不还,他虽然穷,但是府上的花费跟众兄弟比起来着实不算多,一万两银子还是拿得出来的,只不过当初是随大溜借的银子,如今就算是要还,也是要随大溜还,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就算要支持四哥,没必要自己当那出头的椽子。
    跟胤祺一样打算的人还真不多,不是每个人都只借了这么一点儿银子,也不是每个人都像五贝勒府这样没有太大的花销,虽然户部欠银的具体名单大家都不知道,但支出大小还是都清楚的。
    太子、直郡王、八贝勒都需要收买人心,这支出自然是不小的,三贝勒养了众多的文人、清客,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除此之外,十贝勒和户部借银两建戏楼的事情也是众人皆知,虽说现在戏楼还没有被完全建好,但银子已经从户部借出去了。
    七贝勒府当年银子借的也不多,只有两万两,只不过现在的七贝勒府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七福晋富得流油,七贝勒则是穷到账面上连两千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所以这银子,还是不还的好。
    毓秀对四贝勒接手追缴户部欠银一事也是略有耳闻,也知道这是个艰难的差事,历史上四贝勒好像还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员,不过帝王之路本就是艰难的,毓秀知道最终的赢家是四贝勒,如今也不过是在打怪升级的路上而已,所以她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果然没过多久,三贝勒就第一个把银子还上,而且是30万两,当然这些银子不光是用来养文人、清客了,更重要的是编书,基本上是把银子砸进去都听不见响的事儿,更别说是把银子拿回来了,但偏偏头一个把银子还上来的还就是三贝勒。
    毓秀实在是看不懂这里头的弯弯绕,又怕三贝勒府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去,账上的银钱会比较紧张,特意跟三福晋的堂妹九福晋商量,要不要拿些钱过去给三福晋救急。
    生意越做越大,毓秀自然不会吝啬于几万两银子,更何况三福晋为人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