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8节

      “好。”
    顷刻之间,两人就把这件大事商量好,不由得相视一笑。
    三朝回门后,穆子期他们一家又回到清溪村,请了其他没去参加婚礼的村民吃了一顿宴席,等祭拜完祖宗,季无病的儿子的周岁宴又到了。
    六月二十三日,穆子期和唐昕参加完周岁宴,当他们看到那个身穿大红肚兜的胖娃娃憨笑可掬的模样时,心里对于自家未来的孩子更是期盼了。
    季无病和傅安璇的容貌都长得好,这胖娃娃的容貌自然不差,所以看起来极为可爱,让穆子期爱不释手。
    “哈哈,喜欢的话就快点生一个吧。”季无病很是得意,他最高兴的是,自家的孩子不像小时候的自己,身体很好。
    “没成亲之前催我成亲,等成亲了,还没有几天,就立即说起孩子的事。”穆子期叹了口气,“无病,你还年轻,不能当了父亲就变唠叨了。”
    季无病一听,也不发怒,他觉得穆子期这是在妒忌自己呢。没办法,谁叫三人之中,就自己的动作最快呢。
    “你什么时候回来?”眼看着快要分别了,他又问。
    “今年底还会回来一次,我奶奶今年五十九岁,明年就是六十大庆,我得回来一趟。”穆子期笑道。他们当地的风俗,祝寿都是按照虚岁来算,所以五十九岁就要做六十岁的大寿。
    “我明白,那非常好。”想到没有几个月又能重逢,他突然觉得这次离别不那么伤感了。
    穆家人大概是同样的想法,这次老叶氏他们没哭,倒是离开的前一晚,她拉着穆子期说了不少话,中心话题就是两人快点生孩子,然后她就去相省照顾。
    “这几天我看过了,你媳妇是个好的,你记得要好好待别人,千万不要像你爹一样,见一个爱一个,这不好。”老叶氏年纪大了,她就想着家和万事兴,不想再折腾。万一大孙子真给家里纳回几个,她虽然不会发怒,但还是觉得麻烦。
    唐昕又不是不能生,何必自找麻烦呢。当然,她自己也不否认,这不排除唐昕的嫁妆出乎意料的缘故。
    不过说到底,还是想和和美美的念头占据上风。
    第188章 投资生钱
    对于老叶氏的告诫, 穆子期自然是连连点头答应。
    等上马车时, 他看着老叶氏的笑脸, 一时之间, 心情愉悦得很。这是他第一次和家人分开时,老叶氏没有多少伤感。不得不说,其中唐昕的功劳占据一部分。
    “听无病说夏国大学研究所在研究更方便、更快的出行工具,以后咱们就不用坐马车了。”尽管路比较平坦,可速度和起前世的铁路真的不能比, 穆子期对此很是期待。
    “比自行车更好?”唐昕最关注的还是医学方面的资料, 对其他事情没多大了解,闻言就有些惊奇, “我就希望以后回家能快一些。”
    “会有这么一天的。”穆子期点点头, 瞪了一眼缩在对面的严日初,深觉得这真是一个不友好的电灯泡。
    严日初正拿着穆圆圆送给他的香囊傻笑着呢,对穆子期的嫌弃毫不在意。
    几天后,他们顺利回到相省。到府城分别时,穆子期很是不舍,忍不住说道:“昕儿, 你好好吃饭睡觉,我到了休沐日会来看你的。”
    “知道了。”唐昕心里也很不舍, 她看着穆子期在自己房内转来转去, 帮忙把行李摆好, 心里生起一股甜意。
    往常只听说女人们忙于家务, 谁听过男人自告奋勇来帮忙的?这么一想, 对当初自己能当机立断去告白更是觉得正确。
    这次出行,他们带的东西不多,家里的大件都放在家里,唐昕带得最多的是衣服首饰之类的。
    他把首饰盒小心放好,打开一看,里面珠光宝气,金啊银啊都有,最多的是珍珠类的簪子,听唐昕说这些都是唐晖带回来的,还送了一些珍珠给老叶氏和穆圆圆打造首饰,她们都很喜欢。
    果然,大多数女人都抵抗不住这些首饰的魅力,他知道自己今后该送什么礼物了。看到首饰,再想到唐昕的嫁妆,穆子期就不得感慨,自己娶了媳妇后,是不是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唐昕的嫁妆折成银子,大约有两千两,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动产,包括他之前送出去的聘礼,也就是他们现在站的地方——位于嵇城的商铺,除了这间商铺外,唐家还陪嫁了明州府的一座两进宅院。这次他们来相省,那座出租的宅院就让老叶氏帮忙管着,偶尔去看一看就行,反正有中介的人帮忙出租,不用费劲。
    此外,唐昕还在海外拥有一百亩的田地,和唐晖的庄园挨在一块儿。事实上,这块地就是唐晖打仗所得的奖励,虽说距离远了点,每年的收入收得不及时,可到底是属于她的私产,可以自由买卖。
    “那里的土地肥沃,当地都是种植水稻,专供国内。”当时的唐昕如是说,“我们不用多费心,那里一大片土地都属于军官,商人们精明得很,就统一租下来,再找人帮忙耕种,约定所得的利润按比例来分成,他们还能借着军中的势力,其他人不敢欺负。”
    所以再加上唐昕其他零碎的陪嫁,总价值就达到两千两左右。想到妻子每年的收入差不多能有两百五十两,穆子期就觉得自己抱上了一只粗大腿。
    这算不算是吃软饭啊?偶尔他会闪过这一丝念头。
    离开嵇城,穆子期和严日初回到平福县,在这里吃了顿迟来的午饭,趁着天色还早,太阳尚未下山,他就在县城拜访了关系亲近的人,比如李爱民、刘江和安景然等,送出礼物的同时,又回收了不少贺礼,最后返回梅山镇时,牛车都差不多能装满一半的空间。
    再一次回到梅山镇,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熟悉的风景,穆子期心里不是不高兴的,要知道他可是在这座小镇投入了不少心血。镇上的居民见到他,也纷纷打招呼。
    “镇长回来了!”
    “镇长,您什么时候回来了?累不累啊?”
    “恭喜您成亲,祝您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还有人笑道,“镇长成亲了就是不一样,看起来比以前胖了。”
    ……
    对于镇上居民的好意,穆子期满面笑容地回应。至于那个说自己胖的?他脸上的笑容还未放下,心却咯噔一下,不自觉地摸了下腰,然后很沮丧地发现,自己的衣服的确紧了一点。
    想到自己成亲后,室外的运动量明显减少,他有些汗颜,暗自决定今后一定要恢复先前的运动量,毕竟他的饭局比较多,可不想这么早就变成油腻的中年人。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穆子期除了时常和唐昕联系外,他抓紧时间运动,对于工作上也毫不放松,还因为请了一个月的假,积累下来的公务让他更是忙碌。
    因为快到中考的日子,郑欢要去参加考试,穆子期想到他一直以来的兢兢业业,就大手一挥,把一部分上课的任务接手过来,空闲时间的重点就放在王琮身上。
    好不容易让学生们考完期末考试,等放了假,穆子期就开始等待穆子安和王琮的成绩。
    八月初,好消息传来,穆子安和郑欢顺利考上师范学院,两人竟然成为同学。还有王琮,他跳级参加四年级的结业考试,提前一年小学毕业,而且成绩优秀,在县内排名第一,被平福县中学免费录取。
    带人去王家恭贺他们时,穆子期看到他们一家兴奋的模样,心中很是感慨。
    这一幕是多么地熟悉啊!每年都在不少地方发生,处于中心的人或喜不自禁或老泪纵横,围观的人心生羡慕……就像他,曾经也是其中一员。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幕将会不断地发生,毕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教育那么看重。
    “镇长,这就是教化人心啊。”身边的江副镇长激动地说道。
    穆子期点点头,笑道:“咱们梅山镇开了个好头,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可以按照计划继续抓紧他们的功课,争取保住咱们的好成绩。”要知道经过这么多次考试,他们镇小学的平均成绩均排在前列,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和县小学不相上下。
    站在另一边的岳副镇长郑重点头,他的脸上也露出兴奋之色,毕竟他是分管教育的,学生成绩出彩,有他的一份功劳,此刻他就笑道:“我会的,等开学,我会做好家访工作。”
    经过多年的实践了解,穆子期他们发现,时不时去学生家里家访,这是一个加强沟通、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好方法,唯一的不足是因为老师缺少,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
    他们略略说了几句,见对面的王家人和围观的回过神来,就停止说话。
    镇衙一行人被迎进王家,穆子期左右看了下摆设,发现王家的日子和刚开始是完全不一样了,房屋有四间,其中三间是红砖黛瓦,另一间大概是厨房,除了地基是红砖的,墙壁都是黄泥砖,不过顶上盖的是瓦片。后院养有两头猪和一群鸡。
    王琮的父亲搓着手,见穆子期站在院子里看,就解释道:“这房子是最近刚盖起来的,先前总觉得贵,如今砖头的价钱下降,想来想去,干脆就把旧房子推倒重建。”
    之前的王家在脱离窝棚后,见王琮的学习成绩好,有望在学业上取得好的结果,为了存钱读书,就只是盖了三间茅草屋。结果几年过去了,他们家这才发现,读书成绩好的话,官府有补贴,根本就没花多少钱。
    “家里去年养鱼,又种了莲藕和莲子,卖完就有钱。”王父憨厚一笑,穆子期时常下乡,来过他们家不少次,所以他从一开始的吞吞吐吐到现在口齿流利,并不害怕,就继续说道,“家里三年前种下的青梅树,我看明年就能结果了,到时又是一笔银钱。”
    他笑得开怀,“家里的娃子读书不要钱,不盖房怎么行?”
    众人听了,忍不住也跟着笑起来。
    “镇长。”王琮的脸蛋兴奋得发红,他走到穆子期他们面前,一一行礼,又仰起小脸问道,“您说我是去县里还是去市里读书?”
    穆子期摸摸他的脑袋,一转眼,当初九岁看起来矮墩墩的小家伙就变成了十三岁的少年,身体抽长,眼睛黑亮,面容沉静,气质和一般的小孩不同,变化极大。
    “如果你想的话,那就去市里。嵇城的教育条件更好,去那里说不定能遇到几个和你一样勤奋、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那样更有挑战性。”十三岁上初中,算是正常年龄,不怕被同窗欺负。
    当然,他们这一届不同,年龄相差大是正常的,不过有老师看着,王琮又不是那种性格懦弱之人,不怕被人欺负。再者,整个嵇城都是重建的,梅山镇开办学校比一些地方迟一年。八月份,整个嵇城才有初中的学生。
    “那镇长,你当初为什么要去县里读啊?”王琮又问道。他和穆子期的关系很好,两人闲聊时就知道穆子期的一些私事,所以很容易就发问。
    “我和你的情况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穆子期笑道,内心却不后悔,因为他在县里的中学结交了季无病和严日初,这是值得一生结交的挚友,何其有幸!
    王家的情况不同,王琮父母健在,身体康健,勤劳能干,不用他发愁家里的生活。
    “那我知道该如何选择了。”王琮若有所思。
    “嗯,好好读书。”穆子期拍拍他的肩膀。
    *
    从王家回来后,穆子期继续忙于公务。与此同时,王琮的事在整个梅山镇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波澜,大家纷纷议论,重点在于王琮的好成绩,还有县衙和镇衙奖励的银两……特别是后者,更让人心生羡慕。
    梅山镇的教育工作抓得好,大部分家庭都有小孩进学堂读书,如此一来,家长们对学习成绩就很是关心。最主要的是,不知是谁传出去的消息,穆子期的生平被镇民所知。
    于是,成功的例子摆在那里。在镇民的眼中,穆子期如今所取得的成就算是不错了,一路读书不花钱,竟然还能给家里人挣钱。同是流民出身,这才几年?一跃就成为大夏朝的官员,尽管只是个镇长,可手底下还管着几千号人呢,而且看起来前程是光明的。
    见状,穆子期对于大家私底下的议论视若无睹,当做没听到,他的注意力很快就放在其他事情上。
    这段时间正是青梅成熟的季节,镇衙的一部分人手都在跟踪这件事情。有几个村民的青梅树管理得好,当初他们还特意到福省那边购买树苗,经过三年的精心打理,今年有部分果树开始挂果了。
    今年和往年不同,今年他们镇的咸梅干准备卖给自动上门收购的陶靳,对方这次是真的下定决心从府衙辞职了,准备从商,这是他一直感兴趣的事情。
    “为了让我爹娘同意,我可是费了不少口舌,连茶水都喝了两缸。”陶靳一脸的不堪回首,转而又得意地扬眉,“幸好我儿子争气,他聪明机灵,我父亲从他身上看到了将来念大学的希望,打算重点培养他,要不然我还不那么容易脱身。”他就是不喜欢官场上的束缚。
    穆子期失笑,不过他能理解陶父,毕竟在世人眼中,就算在府衙做一名吏员,那也是官面上的人,觉得有很大的权力。商人就算如今的地位提高,皇帝本人就是大商人出身,仍然会觉得可惜。
    “起码你爹没打你。”他安慰道。
    “谁说没打?”陶靳摇摇折扇,很不服气,“第一次提的时候他简直是不敢置信,随手就抓起鸡毛禅子要打我。我本来想跑的,转头一看,我爹那么胖,我怕他摔倒,这才乖乖站在原地不动。”
    他伸出手掌比划了个数字,“结果我在床上足足躺了两天。”
    穆子期斜睨着他,不相信:“我不信,就一个鸡毛禅子怎么可能受伤那么重?”
    陶靳理直气壮地回答:“他不小心打在我的脸上,留下两道红痕,我可不敢带着这样的伤口去上值。”万一被别人说家里的葡萄架倒了,那多没面子?
    穆子期恍然大悟。说来奇怪,在高中时,他和陶靳的关系只是一般,要不是陶靳比其他同学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和大多数的同学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可能会更陌生一些。
    他对陶靳最深的印象,一是对方总是跟在崔世松和孟明苇身边,二是当初他和季无病带着家人到明州府看球赛时,对方让人送过来的那几杯果汁和一些吃的小零食。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对方很会做人。
    没想到等他们毕业,再联系上时,关系却慢慢地变好,这次他成亲,陶靳同样帮了不少忙,他们家采买的东西大都是在陶家的商铺买的,价格有折扣,省了一笔钱。
    这次陶靳来梅山镇投资开青梅加工作坊,他是欢迎的。当然,在他的劝说,对方最终在平福县郊外安家落户,因为自从去年其他兄弟镇的官员来这里参观过,又有县衙牵头,其他乡镇也陆陆续续有人种植青梅树,所以把作坊放在县里是比较合适的。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到青梅山去查看采摘情况。至于价格问题,当然不是穆子期和陶靳决定,自然有手底下的人去商谈,到时他们看过,如果同意就行了。
    “你们这里的青梅果大核小,吃起来肉厚质脆,我看用来酿青梅酒很不错,我打算今年酿造一批。”陶靳从树上摘下一枚色泽翠绿的青梅果,咬了一口后就笑道。
    穆子期见他酸得眉头都皱了,嘴里还说着这样的话,很是佩服:“那是当然,从去年开始,我就专门请了人来培训,从种植、嫁接、养护、喷药施肥、除草除虫和采摘,都是经过精心管理,要不然今年的青梅果能长得那么好吗?”
    陶靳点点头:“这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不是野生长出来的,我觉得比福省一些地方的青梅果差不了多少。”按理说福省那边才是种植青梅果的大户,好是好,可他在那边没有人脉啊,所以只能跑来这边了。
    穆子期听到这样的话,自然高兴。虽说这间作坊他没有投资,可在老家芙蓉镇那边,陶靳新开的荔枝加工作坊他是有份的,投了一部分钱进去。当然,他用的是奶奶的名字。
    不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没有在自己管辖的范围下经商,穆子期觉得在合理的规则下挣钱是可行的。人生活在世上,衣食住行样样需要钱财,只要不触犯法律,用其他方式来增加手段是正常的事。
    和他同样作为的人不少。
    即使镇长只是一个小小的低级官员,可耳濡目染之下,穆子期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在这种环境里,他必须得保持本心,不要超出红线,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毕竟,夏国都察院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