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清穿之嫡长子 第66节

      然后太后今岁已经七十七,这年近古稀的高龄,即便是太医院所有厉害的太医都严守在慈安宫,仍是没能将太后留住。
    太后病逝后,康熙也病倒了,京中人心仿徨,连着一两个月都没见皇上病愈,众人心里愈发沉重,无人知道皇上病脉如何,谁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打探,生怕犯了忌讳,但是心里都做了准备,只怕康熙这下好不了了。
    自从胤礽被二废后,康熙就迟迟没有再立下太子,故而如今康熙突然病倒,不管是对这朝中大员,还是对朝堂上的阿哥,都是极其头疼的一件事。
    若论起如今比较势力庞大的皇子阿哥,从胤祉到胤祺这三位亲王,乃至底下的几位郡王,都是在朝中办差多年,办事能力也是有目共睹,除此之外还有胤禩,虽然至今都只是一个贝勒,但其能力根本不比前面几位亲王差,只可惜先前招了皇上贬斥,如今已没人敢再支持他。
    胤禛作为如今京中热门人选,却是越发低调起来,他这些年本就越发受康熙的器重,又是在户部办差,朝中很多要事都是交予他来办,故而如今康熙病重,不少朝臣都想要投上门。
    反正皇上没选定储君,那所有皇子阿哥就都有了上位的机会,而雍亲王作为年长的皇子王爷,在朝中历练多年,自然是胜算更大。
    而在这朝臣与诸皇子都蠢蠢欲动的时候,胤禛却选择闭门不出,一心低调办差,就连那些上门拜会的朝中大员都是避而不见。
    起初众人见胤禛如此行事,心里还有些避讳,行事收敛了几分,但是随着皇上病了三个月还不见好,甚至没半点消息传出来时,众人心里笃定康熙这下是好不了了,京中更是暗潮汹涌起来。
    不管是太后病逝,还是如今康熙病重之事,反正弘晖短期之内是成不了亲,为此乌拉那拉氏头疼不已,总觉得自己儿子在姻缘上少了点缘分,但弘晖对此浑然不在意,如今京中时局这般乱,压根不是成亲好时机,到时候人多乱糟糟的,谁知会不会有人借机生事。
    看着四爷如今低调行事,弘晖在心里暗赞一句,不愧是笑到最后的大佬,就是比旁人更能苟,弘晖暗自叹气,这京中众人哪里能想到呢,这康熙可比他们预想的还要超长待机,想要等他下台,还得再等等啊。
    弘晖决定坚定跟着四爷走,努力苟住,谁知道如今宫里的康熙是真病还是暗中窥伺,他这些天除了将那个铁路工程扫尾工作完成,就一直闭门不出。
    倒是令弘晖比较意外的是,在朝中官员与皇子们私底下为立储而议论纷纷的时候,他那远在西北的十四叔居然也在京中传出支持声。
    胤祯如今正值意气风发的年龄,又是自幼便习得武艺,再加上清军这次不管是武器,还是粮草衣物都是以往不可与之相比的,故而胤祯率兵出征后,犹如破竹之势不可挡,一路过关斩将直逼北部沙俄,就连京中连传出他是战神再世的名声来。
    在连着听到两波鼓吹拥立胤祯为皇储的风声后,弘晖坐不住了,急冲冲地递了牌子进宫见德妃去。他不知道如今远在塞外的胤祯心中究竟是如何想的,但是弘晖了解出京前的胤祯,十四叔是绝没有这种心思的。
    而且以胤祯的脾性与能力来看,他也不见得适合那个位置,十四叔颇有几分侠义,但也容易意气用事,虽然如今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治国不同打战。
    而弘晖也无法十分肯定,如今的胤祯就真的对那个位置毫无想法,毕竟出征这么长时间,谁也不知道胤祯在京外都遇到了什么,又经历了什么,是否会有人对其进行挑唆,这些都是未知数,但弘晖清楚,不管胤祯心里有没有这个想法,都必须尽快打消京中传出来的声音。
    若不然不管是对如今胤祯的境地,还是日后四爷与胤祯的兄弟阋墙都是一个隐患,但是这些话他不方便亲自写信给胤祯,德妃却是最好的人选。
    德妃是聪明人,虽然这些天她听着众人对胤祯的吹捧也有些晕晕然,但是经弘晖这番提醒后,顿时除出了一身冷汗。
    胤祯是她生出来的,她自然知道自己小儿子有几分能耐,便是如今立下许多战功,但是离那个位置还是太远了,而且那个男人手段了得,即便如今年老病重,德妃也不敢露出丝毫妄念。在送走弘晖后,德妃马不停蹄地给远征在外的小儿子寄出一份家信,呵斥他在外为君父作战不可心存妄念。
    弘晖进宫提醒德妃不过是从旁敲打,并未直接点破,但是德妃送去北上的书信却是大张旗鼓,恨不得旁人不知晓。
    京中各家得了消息后,难得沉默,没想到居然还有当娘的阻止儿子更进一步,众人都有些怀疑德妃脑子,你大儿子不争,怎么如今还拦着小儿子挣了?
    就在此时,病了七十多天的康熙总算是痊愈露面,而原本还争得火光十足的众人瞬间没了音,一个个恨不得缩紧脖子过活。
    他们真的没想到皇上病成这样还能好,而且还是气色照常地上朝处理政事,先前斗得有多激烈的官员,此刻心中就有多惶恐,甚至有聪明的,直接递了折子请求外放,甚至还有乞求归家养老,明明都还没到致仕的年岁。
    康熙再次回到朝堂后,对于那些请求外放或是致仕的折子全部批过,又不轻不重地呵斥了几位朝中重臣,在众人战战兢兢中,此事竟就这么翻篇了,但无人敢再在康熙面前提立储之事。
    弘晖与四爷在先前一直拘束身边的人,不让他们掺和到其中,如今康熙痊愈后,他们也如同先前一样,继续老老实实办着自己的差事。
    弘晖已经将铁路修得大致差不多,但是离铁路开通却还要一段时间,比起铁轨来,列车才是重头戏,好在在石油开掘出来后,他就一直安排人设计列车构造,如今康熙这边给出的钢铁等各项材料充足,只等列车造出,就可以随时通车。
    但是造列车与铁轨不同,弘晖一下子空闲时间多了许多出来,看着源源不断被送到跟前的钢铁,他顿时忍不住技痒起来,憋不住写了一封折子暗戳戳递给康熙。
    瞧着他这幅模样,康熙不用翻开折子就能猜到这个孙子是又想搞事情了,果不其然,等他将折子翻开后,就见弘晖在上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找了不少理由,总而言之就是想要在这京中安装上自来水。
    对于自来水康熙并不陌生,弘晖先前曾多次与自己提过,不过这要修建自来水需要不少的钢铁,不仅是康熙心里放心不下,就连朝中大臣们也是纷纷阻拦,将利器置于民间,很容易就生出乱子来。
    但是这次康熙想了想此番雍王府的行事,决定还是将弘晖写的折子认真看一遍,等阅完上面洋洋洒洒列出的各项后,康熙难得有些沉默。
    在这折子上,弘晖提出以铜管来造自来水管,甚至还提到一种名为“塑料”的管子在研发中,等问世后就可以不用金属了。
    对于康熙来说,在见识过不锈钢后,那黄铜之物就不甚要紧,若真有人敢以这黄铜制器生事,那遇上大清的连弩队,也不过是自寻死路。
    而弘晖又分析了一番如今京中用水状况,同样戳中康熙心中的担忧。
    这京中本就人口不少,再加上每年都有不少举子进京,还有各地的商旅,而近些年,那京郊一块聚集的人家越发多了起来,不少百姓搬迁至此,眼下已经起了一片房屋。
    京中人家用水本就是主要依靠水井,人一多,原有的水井瞬间就不够用起来,而弘晖提出的自来水其实是可解现下的燃眉之急。
    康熙沉吟片刻,最终还是允了弘晖的请求。
    终于将这件事揽下来,弘晖心底松了一口气,如今的京师城池规模还不算大,但是以眼下京郊的发展速度,只怕要不了几年,京郊就会成为新的外城,甚至继续往外扩张,若不然赶紧将自来水发展起来,到时候不仅仅是城区百姓生活用水受限,甚至连那一片的工坊都得停工。
    京郊的住民差不多都是从附近村庄搬来的,如今京师城池扩张得快,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见自行车,来来往往非常方便。
    但是对于弘晖而言,这城中自行车多了也是不便,原先还觉得十分快捷,如今车多了反而要更留意安全,城中骑车飙车者不少,发生事故的也很多,虽然不至于丧命,但也需加以管制,弘晖想着,若是能早日将电车发明出来,或许能改善如今京师城内的交通情况。
    想要发明电车,首先要弄出发电站,这也不是一个小工程,弘晖忙得焦头烂额,不禁将目光投向他开的那些学校,也不知道那些学生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
    弘晖对发电机还是很期待的,因为京郊这边人口大量聚集,导致附近不少村庄都成了“空心区”,那些大地主们以前还嚣张跋扈,如今大量百姓外迁后,地主们的田地想要租出去都成了难题。
    对于那些穷苦百姓日子好过了,弘晖打心底里高兴,但是看着地主家大批田地闲置,他心底也发愁啊。
    如今大清倒是不缺粮食,不仅是因为从美洲来的各种高产作物,弘晖还特地让商船从安南那边进口不少粮食,让大清粮仓长期处于满仓状态。
    安南便是越南那一块,在先帝时期就已是大清的藩属国,那里气候适合种水稻,每年粮食都丰产,弘晖出于国内粮食防范,避免突然遭遇的天荒灾年,就从那儿进口不少粮食。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弘晖想要将人口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那就只能在农具上努力改进,只要将发电机造出来,通过大机器生产,才能真正提高如今的土地生产率。
    看着日程表上排满的机器,弘晖深叹一口气,感叹生活不易,也不知道手底下的学生什么时候能独当一面。
    第88章 二章合一
    弘晖开办的学校当初招生时, 京中大户人家都对其抵制不已,甚至不少儒学生更是大放厥词,觉得弘晖是在异想天开, 居然让学生学那些下九流的东西, 这些学校肯定开不长久, 但是等到弘晖接了康熙的旨意,开始轰轰烈烈地修起铁路,甚至连京城城镇里都开始铺起铁轨时,众人才逐渐沉默。
    就算他们不想承认, 但是也不得不认清现实, 他们学的那些四书五经,对于建造这些工程毫无用处, 儒生们当然不会觉得自己学的那些孔圣先贤的书会是无用的东西,只是如今也肯冷静下来思考, 本来在弘晖弄出这么大动静之前, 就有不少大儒提出经世之学,所学所得都该经世致用才对, 若是学到的东西不能投身到现实生活中,那它们的意义又何在呢?
    等到弘晖的学校办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思考起来, 他们以往读的圣贤书,其实不过是用千百年古人所说的话来进行思考, 但是如今弘晖阿哥造出来的很多东西, 是千古年从未有过的, 便是那些孔孟圣贤也压根不会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原先数月的行程,在有了弘晖阿哥造出来的铁路后,不过短短几日就能抵达, 在见识过铁路的厉害后,就算是嘴皮再利索的儒生也说不出任何反驳之语,这样的变化,说是千百年来未有的大变革也不为过。他们原先看不上那些匠人,如今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匠人弄出来的东西确实造福了百姓。而且真论起来,其实铁路的修建应该属于墨家机关道,并不是只有儒学才是最精绝的,墨家机关发挥到极致同样很绝妙,或许弘晖阿哥如今倡导百家齐鸣正是因为如此吧。
    而那些留了心眼的人家,特地让自家的庶子或是旁支进入了弘晖学校的,此刻更是庆幸不已,他们看得可比那些未入仕的书生更远,眼下这铁路不过是初通一条,便可见其用途之广,而大清境内疆土如此广阔,将来还需大量人才将士来开拓修建,他们让家中子弟去了弘晖阿哥学校,不仅是为自家子弟铺了一条路,更是为大清将来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可用之才。
    在反应过来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将自家的子弟送往弘晖的学校,而弘晖在不缺生源的情况下,开始变得挑剔起来,将学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安排起来,凡是不遵守规定的全部都踢了出去,不仅如此,他还暗戳戳地加强对这些学生们的精神培训,给他们灌输国家、国民、民族的概念,而这个民族自然不是满蒙汉之分,他们的商船都已经走去了欧美,胤祯更是带着军队北上西伯利亚,合该让如今大清的子民都将眼界放宽些。
    这大清境内的百姓皆为华民,都是炎黄子弟,凡是受着大清庇护的百姓都是同一个民族,大清以外的地方才是他族。
    而弘晖做的这些事情其实动静都不小,而他不仅没有偷偷摸摸隐瞒着搞小动作,还大战旗鼓地办起报纸。
    对于报纸这种书刊,大清的文人初时觉得新鲜,他们一开始拿到手里时,觉得此物与官府的邸报甚是相似,但是邸报只有那些朝廷官员才能看,而且上面全都是官府政令,但是这报纸就不一样了,不仅寻常百姓能看得,甚至还能在上面写文章发表己见。
    起初康熙对弘晖弄出的这报纸有些想法,因满人入关以来,就一直有不少汉人对此颇有异议,尤其是那些读书人,不管是在先帝时期,还是如今康熙在位的期间,都斩杀过不少写出悖论之言的文人,而弘晖如今大战旗鼓弄出这报纸,康熙心里很是忌惮,若是又有不知死活的家伙在上面写些大放厥词的言论,散发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议论?
    但是弘晖却跑到康熙跟前辩论起来,觉得这报纸办起来,好处远比坏处多。
    正是因为这天下议论的人多,与其让那些人憋着在私底下使坏,不会大大方方办一个报纸,这报纸自然不是给那些人使坏的,而是让清廷的文化人进行输出,其实就是一个舆论操控作用,弘晖心里估摸着,若是朝廷能将这报纸办得好,就能起到官媒的作用。
    由官方媒体来疏导民间舆论,启发民智,甚至还可以刊登一些政令法文,这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朝廷官员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如今朝廷不仅有这个财力,又有了铁路,等报纸兴办起来,甚至可以让全国内的消息在几日内就互通有无。
    而康熙担心的那种情况弘晖也考虑过,毕竟“文字狱”三个字可是名不虚传,自古有不少文人栽在上面,而且弘晖办报纸也不是为了给那些不安分的分子折腾舞台的,所以民间的投稿肯定是要交给专人审稿,他都想过了,这种工作交给翰林院最合适不过。
    翰林院里的官员全都是正经进士出身,论其学问来那自然是扎实,他们的水平用来审核文章是不成问题,而他们的身份更是应该清楚什么样的东西能发表、什么样的会引来祸事。
    弘晖既然提出了办报纸的想法,就已经将其中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十分清楚,甚至还特地写出了一个详细的章程递交给了康熙,将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隐患都提出来,然后又一一写出解决措施,可谓是非常成熟完整的方案。
    而康熙看到这样的方案,也很难不心动,他不傻,弘晖提出的关于报纸的那些好处,他一听就立刻懂了,而且在有专人审核文稿的情况下,让天下读书人都能在报纸上畅所欲言,这简直就是文坛兴事,自古以来有哪个帝王能做到?只有在先秦诸子时代才能得以一见,而如今他在位期间居然能完成这样的盛举,便是康熙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拿起那写满章程方案的折子时,他心里还是忍不住微微颤动。
    而另一件刺激康熙同意这报纸的,是他先前派去沙俄的探子带回来的消息,听闻那个沙俄彼得皇帝就是在他们国家办过这报纸,既然这沙俄皇帝都敢兴办,那他有何不敢?
    当即,康熙就大手一批,将此事交给了胤祉,而弘晖则是拿到辅佐大权,与胤祉一起来操办这件事。
    对于这样的结果,弘晖心里是半点意见都没有,甚至还非常乐意,他那折子写得容易,但这办报纸的事情实际操作起来可不简单,而胤祉不知弘晖心中所想,只觉得这简直就是喜从天降,他只是稍微一听,就同样懂了这报纸若是办起来,对整个天下都会造成巨大轰动,而皇阿玛居然将这样好事交给了自己,可见是对自己的看重。
    看着如今领了差事喜滋滋的胤祉,弘晖心里大发慈悲,决定还是等晚些再告诉他三伯这办报纸的具体事宜。
    这办报纸看起来像是文人的活计,不像胤禩先前接到的那些风吹雨晒的苦差,但其实操作起来反而更加老神费力,先是要解决稿件来源问题,说是让天下人都畅所欲言,但实际上能收到多少稿件就全看着编辑部的手段了,而等拿到稿件后还要进行审核编辑,等过审之后送去印刷,最后才通发到下面的书刊进行售卖,这些事情看似都不难,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伤脑筋。
    而这还只是在初期,等到这报纸做大之后,还要从京城发展到地方各省,所以每日都要与地方各省的人进行交接,而从地方来的稿件审核起来工作量就更大,而等到交稿、催稿的时候,那就更是忙得抓瞎,弘晖只要稍微一想,就觉得与其接手这样的文职,还不如到工地上当监工呢,至少爽快清净。
    但是胤祉压根不知啊,他与康熙一样,觉得这办报纸就是文坛的兴事,而皇阿玛竟然将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他,这就是对他的肯定啊,顿时激动得眼眶都微红,心里还对弘晖升起了那么一丝丝的愧疚。
    在以前众人为难雍王府的时候,胤祉可没少煽风点火,如今这办报纸的差事明明是弘晖提出的,最后却落到了他头上,胤祉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了,仔细想想,他好像还从这个大侄子身上沾了不少光,弘晖好像就是他的福星,好些皇阿玛器重的差事,都是弘晖给他带来的,胤祉决定以后还是对这个大侄子好点。
    看着慈眉善目起来的三伯,弘晖感受了一波突如其来的温暖,半点不心虚地接受了这些关怀,甚至还趁机提出这报纸之事就全权交给三伯,他只想宣传部门的工作。
    胤祉一听,更是觉得这个侄子不错,皇阿玛给了弘晖辅佐大全,若是侄子与胤祉争起权力,胤祉还真不太好处理,但是眼下弘晖明确提出只想负责宣传部门,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大手一挥就同意了,顿时叔侄二人之间一片和谐,他们看着彼此都觉得对方眉清目秀十分讨喜。
    所谓宣传部门,早在弘晖先前提交上去的策划方案里就提到过,就是专门来负责宣传各种事宜,包括政府传达下去的政令,日常操作起来比较轻松,所以弘晖就算接过这个差事也不用担心麻烦,而他的目的自然不仅仅在于省事,他是真正看中了宣传本身的功能。
    除了传达朝廷官府的政令外,胤祉显然没想过弘晖还想在这报纸上搞其他名堂,弘晖的那些国家、国民、民族思想就是在这宣传部门里传达下去的,这些词对如今的人们而言其实还有些新鲜,如今人们对国的认定更多的是偏向于一姓之朝,但是弘晖传达过去的却是疆域上的国,这是地域范围上的国家,而不是哪个朝代,不管是前明,还是如今的满清,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还是那些百姓,而这片土地还是那些国。
    弘晖的这种思想颇为新颖,他写的稿子也被传到康熙那里,康熙瞧了后没瞧出哪里不对劲,甚至觉得若是这样能消除时人对前明的追往,不失为一件好事,对于康熙的想法,弘晖心里自然清楚,只是笑而不语。
    康熙能这样想并不足为怪,估计这朝中不少人都是这样想的,但其实等家国民族的思想深入人心后,被消散了不仅仅是前明皇朝,甚至连如今的满清皇室,人们日后更重视的是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主人是百姓人民,是所有民族,但不会是一姓王朝。
    ……
    ……
    康熙五十八年,四月,京中热闹非凡,尤其是雍王府附近更是张灯结彩,宾客来来往往,过道的路边挤满各家的马车。
    今日是雍王府的二阿哥大婚之日,虽然这弘昀阿哥只是侧福晋所出,但作为亲王之子,又自幼与弘晖阿哥交好,京中人们趁着他今日大婚,更是想要想要来凑个热闹,说不准就能搭上一条路子。
    而此刻雍王府的外院,弘历仍然在屋里读书,突然皱起眉,一串脚步声扰乱他的思绪,不用抬头看,他就已经猜到来人是谁,无奈叹气,“弘昼,你就不能动静小一点吗?”
    从屋外窜进来一个微胖小子,直接一屁股坐在弘历对面,满不在乎地开口,“反正今日是二哥大婚,外面那么热闹,你还能静得下心看书?”边说着,还分神伸手抓了一把桌上果盘里放的零嘴,让弘历看得额间直跳,正要开口,就发觉不对劲,怎么门外似乎还有东西?
    弘历正要起身探看,就被一个庞然大物扑倒,他面无表情地将压在自己身上吐舌头的雪橇犬推开,转头看向弘昼深吸一口气才道,“你居然又偷偷将阿玛的爱犬放出来……”
    若不是顾及着仪态,他恨不得此刻就跳起来将眼前的弘昼暴揍一顿,上回的教训居然还没让这个家伙留点记忆?弘昼自从见过阿玛的这三只雪橇犬后就一直恋恋不舍,上月没忍住偷偷将它们放出来,结果将整个雍王府后院霍霍得不轻,弘历至今还记忆犹新,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还死性不改,在这大喜的日子将这三只放了出来,若是扰了宾客怎么办?
    弘昼的想法就截然不同,“正是因为今日是二哥大婚,我才让三宝它们出来热闹一下啊!”他说得理直气壮,看着弘历丝毫不心虚,“三宝它们多可爱,这京中好多人都没见过呢,如今合该让他们见识一下场面,让三宝他们威风一下……”
    弘昼是真的喜欢这三只雪橇犬,去岁过冬的时候,还央求弘晖带着他与雪橇犬一起去滑雪,后来每遇到好事情时,都想将三只雪橇犬拉出来一起庆祝一下,比起四爷来,弘昼也更宠它们,时常省下自己的口粮与银子,就为了给三只犬换点肉骨头加餐。
    看着弘历黑着一张脸,原本还满不在乎的弘昼突然气虚起来,摸了摸鼻子道,“若三宝它们真的闯了祸,我去与嫡额娘求情便是,嫡额娘一向宠我……”
    弘历深深叹了口气,觉得眼前这个弟弟着实有点傻,真是半点不长心,就是因为嫡额娘宠他,那就更不能闯祸啊,熟不知人家是真心宠你还是想要捧杀呢,说实话弘历自己心里也不清楚,这些年福晋从未为难过他与额娘,但也没过什么优待,可是弘历总是有些担忧,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宽宏大量的嫡母,尤其是阿玛这些年很少到他额娘院子里去,更是让他忍不住想了很多。
    弘历不知道福晋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庶子的,他们的大哥弘晖自从去年就被阿玛上书立为世子了,在这之后又娶了福晋,如今长嫂瓜尔佳氏都已经有了身孕在身,大哥自身又在皇法玛那里十分得脸,身上担任着许多差事,而弘历却对自己的前程感到很迷茫。
    阿玛的儿子虽然不多,但是也不算太少,尤其他与前面几个哥哥差了岁数,比不得哥哥们在阿玛心里的分量,而他额娘也不算得宠,弘历一直为自己的前程发愁,往日里就读书十分刻苦。
    尤其是今日,看着外面弘昀大婚如此热闹,这让弘历心里生出几分渴望来,弘昀同样是庶子,却能得到这样的殊荣,在他看来已经十分了不起,可他只是格格所生,与弘昀相比还是差了几分,终究是要更努力才行。
    “弘昼你先出去耍吧,我打算再看一会儿书,待会儿再去外面接客。”弘历重新捧起书,一副誓要努力的模样,弘昼看了叹气,摇摇头只好自己拉着三只雪橇犬的锁链走了出去。
    他真不知道四哥怎知在想写什么,明明嫡额娘与阿玛都对他们不错,何必要将自己逼得那么紧呢,就算想要上进,也不急于这一时啊。
    想不通的弘昼,干脆一甩头,遛着三只雪橇犬,雄赳赳气昂昂地出门去,他才不想去接客呢,不是还有三哥嘛,那才是二哥的亲弟弟,弘昼早就听说了,最近今天京外码头热闹得很,因为二哥大婚,不少藩属国还派了使臣坐船来送贺礼呢,他要带着三只宝出去瞧瞧热闹,说不准还能逮到一些新鲜事说给大哥听。
    三只雪橇犬比他还要兴奋,才出雍王府侧门,就兴冲冲地往前冲,弘昼身形圆墩皮实,干脆将三条链子系在腰间,让三只宝拉着自己走,心里还盘算着,应该让人给自己造一个小拉车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