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北军的五虎上将
历史上东北军的五虎上将:郭松龄、姜登选、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
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汉族,奉军著名将领。郭松龄出生于盛京东郊渔樵寨村(今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赵家铺村),祖籍山西汾阳县。据族谱溯源和后人代代传述,郭家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郭松龄的远祖在明朝迁来东北戍边,到清代由于世乱和兵祸,家业无存,其祖父一代迁到渔樵寨村落户。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追求功名复兴家业,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弃进仕之路,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尽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济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给郭松龄以很深的文化影响。郭松龄19岁时,父亲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而辍学7年的郭松龄也可以不用帮工种地了。1903年,郭松龄进入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继续学习,希望从此踏上仕途。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但是,学习不到两年,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再次被迫辍学。郭松龄的家乡是日俄交战区,炮火毁坏了许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伤。日俄战争的灾难给郭松龄的触动是巨大的,也由此动了从军报国的念头。1905年秋,盛京将军赵尔巽在奉天大北关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以培养陆军初级军事人才。郭松龄恳求在将军衙门当差的远房姑爷做担保推荐人,并以优异的成绩受到主考人的赏识而如愿以偿。1906年,郭松龄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军事学校,由赵尔巽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内增设,以便加速培养军事人才。郭松龄在这里学习期间和担任教官的同盟会成员方声涛的关系很密切,并从他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的思想。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见习期满后,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相当于排长),由于带兵严谨,勤于职守,深得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郭从此与朱结成亲密的部属关系,并长期追随在朱的左右。1909年,朱庆澜调入四川驻防,任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郭松龄随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团连长。朱庆澜虽不是同盟会会员,但很支持同盟会的活动。在他的掩护下,军中成立了同盟会组织,并聚集了一批同盟会会员,如程潜、方声涛等人。1910年,郭松龄经方声涛、叶荃的介绍加入新军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四川同盟会利用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已升为第六十八标第二营营长的郭松龄负责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对群众婉言相劝,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就解了围。结果,川督赵尔丰以通匪嫌疑撤销了他的营长职务,后在朱庆澜的恳求下才恢复原职。武昌起义后,四川各地纷纷独立,成都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朱庆澜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将领鼓动地方军队发动兵变,朱庆澜与客籍将领被迫离开四川。与朱有密切关系的郭松龄也无法立足,辞职回到奉天。1911年,升任第68标第2营营长。武昌起义后,朱庆澜受排挤离开四川,郭松龄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参加了张榕领导的联合促进会密谋起义,但遭清政府当局逮捕,欲处以斩首之刑,后经韩淑秀冒死拦截刑车,述说郭松龄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为举行婚礼,从未参加革命党,才获得释放。郭松龄与韩淑秀结为夫妇。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无法留在广州,只得返回奉天,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在此期间结识在讲武堂学习的张学良。经张学良的推荐,郭松龄被张作霖委任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1921年,张作霖又委任郭松龄为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领导的第三旅组成司令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领导的东路部队有胜利,打破了吴佩孚突破山海关,实现直捣关东的计划。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与郭松龄担任第三军的正副军长,与姜登选、韩麟春为正副军长的第一军作为奉军的主力,击溃直军并获得胜利。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龄任副司令。张作霖将大批奉军开入关内占领南方各省,郭松龄则提出要退出关内,保境安民,但建议却未被张作霖采纳,政治上又受到杨宇霆等人的排挤。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到日本考察军事,听闻张作霖正在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的国民军开战,郭松龄愤慨至极,遂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事后却被冯玉祥出卖。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同时杀害了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却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郭军不敌,一败涂地。郭松龄与夫人化妆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25日,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后,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被枪决,张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收葬。
姜登选(1880-1925),字超六,直隶南宫县(今河北南宫市)人,奉系将领。姜登选生于一个农业、商业兼业的富裕家庭。年少时有志学问,在认识到富国强兵路线的必要性后,走向了军人的道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姜登选官费赴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其间受黄兴、宋教仁的影响,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参加了“同志会”,次年参加了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姜登选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归国后在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手下任职,朱很赏识其才能。朱庆澜转赴四川省任职后,姜登选随他一同前往,任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二等参谋官、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等职务。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四川总督赵尔丰被迫下台。此后朱庆澜在成都被拥立为四川军政府副都督,姜登选被推荐任四川军政府参谋总长,固辞不就任。此后朱庆澜的部队士兵哗变,姜登选随朱一同退出四川省。民国元年(1912年),姜登选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13年,任贵州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同年11月,朱庆澜到黑龙江任职,姜登选署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12月,获授陆军少将衔。1914年6月,姜登选任镇安右将军行署参谋长,辅佐朱庆澜。同年5月,朱庆澜被许兰洲逼迫下野,姜登选亦随之下野。1916年,朱庆澜任广东省长,姜登选随任补佐。1917年,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姜登选随之辞职。此后,姜登选被北洋政府召还,任总统府咨议。1922年,姜登选任奉军总参议,归属奉系军阀张作霖。同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败北,姜登选亲自上阵,率工兵建造防线,支援奉军撤退,受到张作霖的好评,被任命为奉军训练总监、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等职务。姜登选积极投入到奉军的重建和精锐化工作中。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姜登选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和同僚郭松龄对立。九门口一役,郭松龄怀疑姜登选所部陈琛旅不听调遣,欲将之正法。姜登选为之辩解,郭松龄不听。后来张学良跪述于郭松龄之前,痛哭失声,郭松龄才免陈琛死罪。此后,姜郭二人更不能相容。然而他们同样认为应该裁军以休养民力。因此,他们向张作霖、段祺瑞进言,但未获采纳。1925年8月,姜登选南下任苏皖剿匪司令、安徽军务督办。后来受到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攻击,从安徽撤退。姜登选与山东张宗昌联合,遭到孙传芳的反击,结果二人惨败。此后,姜登选任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同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南发动兵变,倒戈反奉。姜登选乘车赴奉天经滦州车站,欲与郭松龄面谈,进城后被扣押。郭松龄力劝姜登选合作反奉,反遭大骂。姜登选历数其叛上谋友之罪,被下令处死,11月26日被枪毙,时年46岁,盛于薄木棺材,放置于荒野。后来,郭松龄兵败,韩麟春亲自为姜登选迁坟至原籍厚葬。当开棺时,只见姜登选的遗骸双手绑绳已松,棺内木板遍布爪痕。原来,姜登选被枪击,其实并没中要害,而是被闷死在棺中。见者无不垂泪!姜登选性情刚毅果敢,待人诚实,为官清廉,不唯荣利,治军严明,平易近人,为驻地军民及家乡人民所怀念。
李景林,字芳宸,号“广古川”。生于清光绪十年(1885),河北省枣强县人。幼承父艺,从学技击,在家乡习燕青门及二郎门等武术。少年入奉天的“育字军”(清朝办在沈阳的学生军校)。因他聪颖及武术基础好,受到军中“管带”(清朝军官的职称)宋唯一的喜爱。宋唯一是武当丹派一位剑侠,对李景林单传秘授了武当剑法。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育字军”解散,师徒从此各奔前程。于塞外得皖北异人陈世钧(1821-1932)授以剑术。1907年(光绪33年),李景林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此后他被任命为禁卫军的下级军官。1911年(宣统3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随清军同革命派作战。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2年(民国元年),他被鲍贵卿招为黒龙江巡防队的军官。1914年(民国3年),他升任黒龙江暂编陆军第1师参谋长。1917年(民国6年)秋,他随第1师师长许兰州加入奉系。1918年(民国7年),他任援陕奉军司令部参议。1919年(民国8年)1月,李景林任曲同豊所率师的第1旅第1团团长,参加直皖战争。当时,李景林所在的曲同豊师属于皖系,后来李景林因同皖系要人徐树铮对立,转而投靠直系。李景林击败徐树铮部有功。回到奉天后,李景林练成了号称“疾行军”的精锐部队,后因战功而获得张作霖重用。1921年(民国10年),李景林就任奉天陆军第7混成旅旅长。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6岁的李景林回到家乡,少年壮志闲不住,在进保定军校前特地带艺投师到近邻永年,向杨建侯学艺,成为杨家稀有的外姓徒弟之一,并与杨澄甫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奉直交恶,李景林升任第三梯队(东路军)司令,亲率第七混成旅戟津浦路,参与马厂之战。准备交战前,李景林在武术队再挑选三人,使自己身边有杨奎山、郭宪三、林志远、黄敬义等四个亲随徒弟。此后,李景林在军务繁忙中挤时间继续向宋老师求教,精研武当剑术,宋唯一不但倾心传授了他武当剑术精髓,还将自己所著的《武当剑谱》、《剑形八卦掌谱》、《道家修道录》送给了李景林。此后李景林遂有“神剑手李景林”的雅号,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兼军事将领。李景林任奉军混成旅旅长时,将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对骑兵规定要“斩劈活靶及活靶反击”的实战军训。又在军队里建立武术队,帮助训练士兵的素质和格斗本领。1925年(民国十四年)1月,李景林出任直隶军务督办之职,再度请师宋唯一至天津随军执教,学艺者有张骧伍、蒋馨山等,从而使李景林在武当剑术上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11月,升任奉军第一方面军团司令。同年农历十一月宋唯一病故原籍,享年六十六岁。1926年1月,冯玉祥占领天津,李景林尚未撤离,李景林避入租界,在公馆里闭门不出,成为张之江的笼中之鸟。张之江不能用军队包围李公馆,也不能在“日租界”逮人,只能派便衣暗哨日夜监视,等待机会抓人。1927年3月复出。在此期间,李景林曾以重金礼聘当时武林名家诸如八卦名师贾凤鸣、武学泰斗孙禄堂等人聚其寓所,彼此间相互参学,共同切磋剑术技艺。据傅永辉老师生前回忆,其父傅振嵩当时任督办公署卫队长之职,每晚与郭岐凤二人各持竹剑示范对击,诸公取剑中攻防有效,实用性强之法加以定名,总结出抽、带、格、击、刺、点、崩、搅、洗、压、劈等十三势,继承发扬了武当剑原有击、刺、格、洗之法。李景林集思广益,从进击攻防角度创编对剑一套,谓之“武当对剑”,此后发展到五趟,其中不同者约六十余势。李景林据此将其随意串连示人,故而今日武当剑单练套中繁杂不一。李景林当然不能一直呆在公馆内,要设法离开。于是研究了一个只有武术高人才能实行的周密方案。一天清晨,约四点钟左右,由李景林侄儿李书泰预先安排的一辆汽车,在四平道沿公馆的一侧由东向西以六十迈速度快速行驶(速度慢容易引起怀疑)。车门开着,公馆大门也开着,徒弟杨奎山守在门口,待汽车过来时发出信号,李景林几个人箭步飞身上车。因汽车不变速无异声,在夜深人静中听起来是自然的过路车。李景林出了市区,到了海河及铁路以东的复兴庄王家大院一号杨奎山岳父家中,杨奎山只身回家,与李景林会合后,二人立刻渡海到烟台去济南。经此事变,李景林对各种势力混战非常反感,同时对丢失京津,也感到愧对张大帅。经此打击,心生厌烦,萌生退意。在济南召集麾下组成“直鲁联军”时,故意让部下张宗昌任司令,自任副司令,立即北上攻打冯军。张作霖在平定郭松龄叛乱后,立即挥师南下,在南北夹击下,冯军大败。1926年4月,冯玉祥、张之江向全国通电宣布下野。张之江被赶出占领仅三个月的天律。京津收回后,李景林对张作霖也算有了交代,并主动引咎辞职。1926年6月,李景林通电全国,宣布下野,从此不问军政事,专心从事提倡武术。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吁了一年多,要洗雪“东亚病夫”之耻辱,要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且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为了拉拢一位奉军高级将领,又可收买一点人心,蒋介石下半年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请李景林建立“中央国术馆”并任馆长。李景林不愿意,建议由张之江担任,并请邵力子代为致谢蒋介石。李景林既然提倡国术,为何又不肯担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原因是李不肯担任官方职务,受蒋掣肘,只想自由自在能进能退地提倡国术。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李景林出任副馆长,张之江任馆长,又传授了许多弟子。1929年5月3日,张静江主持召开了浙江省政府223次会议,决议文件的第一句就是“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之创办,其动议者为省政府主席兼国术馆长张静江先生。决议聘请李景林为筹备主任,诸民谊、孙禄堂为副主任。决议用参观券筹集经费40万大洋。张静江为李景林举办“全国打擂比赛”做好了所有关键性的准备工作。同年5月中旬,李景林、孙禄堂一行人等从上海移师杭州,住在西湖友常别墅。经过数月筹备,于9月27日向全国各省通电,邀请确有国术技能者参加比赛,一切食宿及来往路费均由大会提供。10月11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正式成立。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会后曾一度执教浙江国术馆,受教者有黄元秀、高振东、诸桂亭、钱西樵、苏景田等。其中黄元秀(1884-1964)于是1931年、1944年分别有《武当剑法大要》和《武当剑法笔记》两部专著问世。其重要价值在于向今人提供了当时(即时1930前后)武当剑体系的内容与风貌。李景林曾为该书亲笔题词:“练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尽道矣。”1931年12月3日,因突患痢疾,在济南病故,年仅四十七岁。生前友好邹声远曾有诗云:“龙泉之尺鬼神惊,起舞寒光耀眼明,君家绝技应无各,传与群美后代光。”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马生涯而致力于中华武学,堪称楷模。
韩麟春(1885年-1931年),字芳宸(又作芳辰),奉天辽阳县人。青年时期刻苦好学,成绩斐然。1904年考取北京“练兵处”,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六期炮兵科毕业。1908年毕业回国任清政府陆军部军械科科员,后升为军械司司长,又由司长而升为陆军讲武堂教务长等职。旋任陆军部参事,驻美陆军武官。民国建立后,韩麟春在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任职,因发明“韩麟春式”步枪有功,被授予王位勋章,升任军咨府参事。1919年,他代表北洋政府赴欧洲考察军事,并代表陆军部任巴黎和会军事委员。1922年1月任陆军次长,后补陆军中将。1922年直奉战争后,韩投身奉军,被张作霖重用,任命为东三省兵工厂总办(督办为杨宇霆),掌握工厂的计划和管理工作大权。在他的管理下,该厂每年能制造大炮150多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弹60余万发、机关枪1000挺以上,迫击炮的数量也不少。该厂规模之大和生产能力之高居全国首位。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韩麟春任第1军副军长。战后,得到张作霖重用,接替杨宇霆为东三省兵工厂督办职务。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第一军副军长,第二军军长。曾作为张作霖代表赴广州与孙中山商讨奉孙联合反直事宜,任善后会议会员。1925年任东三省陆军训练处副监。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时,韩麟春任镇威军第4方面军军团长,与张学良的第3方面军组成联合军团,是奉军的主力。郭松龄反奉失败后,任第九军军长。1926年,任镇威军三、四方面军军团长。同年6月,被吴佩孚任命为将军府麟威将军,加陆军上将衔,韩通电拒受。同年11月,参加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和阎锡山的天津蔡园会议,授安国军陆军上将衔。韩麟春此时极受张作霖信任。1927年2月,与张学良等率军讨伐靳云鹗入豫,旋与武汉政府北伐军激战。3月12日,在对抗北伐前线,与张学良联名发表首倡弭兵的《张韩对时局通电》。6月18日安国军政府成立时,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是年末因病去职。1927年冬天,韩麟春突然中风。1931年病逝,享年46岁。
张宗昌(1881~1932.9.3),字效坤。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东北谋生,这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后流落到海参崴。辛亥武昌起义后,亲率百余人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随至上海,任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1912年任江苏省第三师骑兵第三团团长、第五旅旅长。1913年7月,投靠冯国璋,先后任江苏陆军军官教育团监理、江苏将军公署副官长、总统府侍从武官长。后改任江苏暂编第一师师长。率部进攻护法军,任第二路总指挥。1920年兵败,所部被解散。1921年至奉天张作霖处先后任巡署高级顾问、宪兵营长、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1923年任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二军副军长。二次直奉战争后,改任宣抚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初,任苏皖鲁剿匪司令。4月任山东军务督办。7月兼任山东省省长。1926年初,任直鲁联军总司令。1927年6月,任第二方面军团长。1928年8月,兵败下野,一度亡命大连、日本。督鲁3年,横征暴敛,捐税多达50余种。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镇压济南工人运动,杀害工运领导人鲁伯峻、朱锡庚、史得金、宋伯行等。1932年由日本回国,潜居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