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69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

      1935年10月12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林子轩。
    林子轩获奖的作品为《1984》。
    获奖理由是: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无与伦比的写作才华,冷峻的笔锋,表现了世界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
    进入30年代,随着林子轩写出一部部经典小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给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很大的压力。
    以前还能以林子轩年轻,写作的小说大多以西方为背景,富有争议性等理由来拒绝。
    可随着《京华烟云》、《围城》、《苏菲的世界》、《等待戈多》、《五号屠场》等一批小说在西方的出版,那些理由已经不再成立。
    每年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时间,林子轩都是备受瞩目的人物。
    一旦获奖者不是林子轩,评选委员会就会遭到媒体的批评,让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郁闷不已,他们是无辜的。
    或许是真的不想忍受这种压力,在林子轩35岁的这一年,评选委员会选择了林子轩。
    消息传到国内,媒体沸腾,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荣誉。
    相对于媒体的狂欢,林子轩却高兴不起来,他此时出国领奖将会有极大的危险。
    由于这些年和日本的斗争,日本已经不止一次的企图刺杀他,在上海投靠日本人的汉奸甚至成立了专门针对他的机构。
    林子轩只有在法租界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日本只是其一,上海的各国情报机构都在监控着林子轩的一举一动。
    自从《高堡奇人》被各国重视一来,寻找这本小说作者的行动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美国情报机构刚开始以为《高堡奇人》出自美国人之手,调查重点放在了生活在洛杉矶的美国人身上,后来有位语言学家仔细分析了小说的手稿。
    他认为这部手稿的用词造句有着东方人的习惯。
    于是,美国情报机构在国内十所大学里做了一个实验,让来自日本、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分别写一篇文章,内容不限。
    他们以此来分析东方人和西方人用英语写文章的不同点。
    中国人习惯了写文章的时候在脑海里先出现中文,然后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如此写出的英文就带着中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通过大量的对比,美国情报机构把东方人列入了调查之列。
    因为《高堡奇人》里有大量日本人的内容,他们把调查重点放在日本人身上。
    随着林子轩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美国媒体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论文拿出来热炒。
    事实证明,林子轩的论文非常出色,美国的确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这说明林子轩不仅拥有写作天赋,在经济学上也有敏锐的眼光。
    这件事引起了美国情报机构的关注。
    他们把林子轩的毕业论文和1929年的一起美国股市的操纵案联系到了一起。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被认为是人为操纵的结果,给美国造成极大的损失。
    他们调查了林子轩在美国的行踪,发现1925年《高堡奇人》出现的时候,林子轩正在美国,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林子轩和《高堡奇人》有关,但林子轩被美国情报机构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1931年。
    由于林子轩的名气太大,而且这件事又极为机密,美国情报机构只能派遣间谍前往上海。
    1931年,世界各国最精锐的情报人员齐聚上海,对林子轩展开彻底的调查。
    日本和苏联想要除掉林子轩,美国、英国和德国想要查实林子轩是不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其他国家更想知道这几个大国派间谍来上海的目的。
    这些间谍在上海斗智斗勇,有几次正是美国间谍破坏了日本对林子轩的刺杀。
    林子轩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上海是他的主场,这些消息瞒不过他。
    他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变成了谍战片,然而,只要他不离开法租界,就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这里还是中国,他是具有极大声望的社会名人,外国间谍不敢轻易的绑架他。
    这一次,他需要做出选择,是留在上海,还是到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事到如今,他不怎么在乎这个奖项,不过他需要一个国际舞台,来揭发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要做最后的努力。
    有什么比诺贝尔颁奖礼更好的舞台呢。
    他决定前往瑞典。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之后,日本情报机构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的除掉林子轩,不能让林子轩在国外发出声音,攻击日本。
    其他国家的间谍喜出望外,他们在中国没机会动手,这次一定要秘密的抓住林子轩。
    即便抓不住活的,也不能让林子轩落入其他国家手中。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林子轩真的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得到林子轩就可能赢得下一场世界大战的胜利。
    1935年10月22日,林子轩登上了前往欧洲的邮轮。
    在码头上欢送他的民众并不知道这是一次或许永远无法回来的旅程。
    林子轩站在邮轮上,摘下礼帽,面带微笑,朝着码头上的人群挥手致意。
    这个影像定格在一位记者的相机底片上,成为永恒的记忆。
    邮轮启航,各国的间谍在邮轮上寻找林子轩的踪迹,他们并不知道林子轩已经离开邮轮,登上了一艘走私船,朝着香港而去。
    这次的行程经过了精心的策划,留在邮轮上的是林子轩的替身。
    他用假身份从香港前往美国,再从美国前往欧洲,如此往复,终于在12月10日之前来到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演讲中,林子轩做了《不愿做奴隶的中国》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揭露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暴行,揭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以及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对世界的威胁,这是一次全世界都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他用了一首小诗做为演讲的结尾。
    “在德国,当**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工会会员的时候,我没有抗议,我不是工会会员。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或许我离开这里就会遭到暗杀,但我绝不后悔。”林子轩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