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0章 巡按御史

      从火器局出来,宁修与孙悟范来到乌猪山岛的军校。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军校已经步入正轨。这也是让宁修感到欣慰的地方。
    自古以来国人培养军官靠的都是师傅带徒弟那一套。
    这么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带出的“徒弟”怎么样,全看师傅水平如何。
    换句话说,这种培养模式注定了优秀将领的稀缺。
    而在战争之中将领的素质往往决定了战役的走向。
    常言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而如果一将英勇,往往能够逆改战局力挽狂澜。
    其间差距不言自明。
    所以宁修才萌生出建立军校培养军官的想法。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还是可以实现的。
    军校可以让普通人有机会从军官将领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他们提供挖掘自己智慧的机会。
    只是军校培养出的军官最多是优秀,不过优秀就已经足够了。
    只要宁修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军官,就可以让他们在实战中进行锻炼。他相信最终这些人可以成长到独当一面的程度。
    当然这对宁修也有好处。因为他是军校的校长,所以理论上所有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他的门生。
    师生关系在后世尚且重要,更不必说在明代了。
    那些从军校毕业的军官会记住是谁给了他们读书的机会,是谁简拔的他们。
    这种关系会一直存在,宁修对军队的掌控力也会大大增强。
    当然,理论上说这是一种挖大明墙角的行为。不过若不这么做,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明走向灭亡,这是宁修绝不愿意看到的。
    孙悟范在进行了一番参观后也是感慨万千。
    似乎宁修总会生出一些奇思妙想,偏偏这些奇思妙想都很有价值。
    这真的也是天赋啊。
    “宁贤弟,我有个不情之请。”
    孙悟范见四下无人,咽了一口唾沫道:“能否也让我读一读这军校?”
    宁修大感惊讶道:“孙兄怎会有这般想法?”
    在他印象中孙悟范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这样的人怎么会想读军校的?
    “实不相瞒,我打小就想当个将军。”
    孙悟范叹了一口气:“可宁贤弟也知道,武官在大明没有什么地位,家父是绝不会同意的。”
    宁修心道武将虽然没啥地位,可好歹也是官啊。这孙悟范武将没做成却去做商贾了,真不知道孙巡抚当时是不是气的半死。
    “宁贤弟,这是我一直的遗憾。我也知道这辈子不可能做武将了。你就让我读读军校,过过瘾如何?”
    “这个...”
    宁修一时陷入了沉思。
    要说孙悟范的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以他和孙悟范的关系更是没有理由拒绝。
    可军校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军官的,孙悟范只是为了过一把瘾,那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见宁修有些犹豫,孙悟范又连忙道:“宁贤弟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在军校学习,绝不会给你惹麻烦。”
    宁修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孙兄明天便来军校学习吧。”
    “哈哈,多谢宁贤弟。”
    他眼珠转了转道:“对了,弟妹呢?”
    宁修咳嗽一声道:“她也在这岛上,现在正在养胎。”
    “啊!这么快就有了。宁贤弟你可真能干!”
    孙悟范哈哈大笑一声:“快带我去看看。”
    宁修狐疑道:“孙兄又打什么鬼主意。”
    “这真没有,只是我来都来了不见一面弟妹怕是不好吧。”
    “也罢。”
    宁修点了点头,和声道:“且随我来吧。”
    ...
    ...
    张懋修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被派到广东担任巡按御史。
    他原本以为自己会在督察院待个一两年然后去六部做个主事,谁曾想竟然直接派往地方巡查。
    当然这理论上也没有什么毛病,毕竟他现在的官职是御史,巡查地方也是职责所在。
    可为何偏偏是广东?
    这是张懋修怎么也想不明白的。
    不过有一点是极好的,他可以和宁修重聚了。
    宁修现在在广东任按察使,又兼着香山县令的职位。
    张懋修巡查的区域是整个广东布政司,故而是肯定可以和宁修相见的。
    自京师一别,二人已许久不曾坐在一起叙话。虽然他们仍然保持着书信往来,但那种感觉和面对面的闲聊还是很不一样的。
    张懋修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后张居正并没有多说什么,只嘱咐张懋修一定要低调做事,不能有跋扈的行为。
    对于父亲的教诲张懋修自然牢记于心。
    他也知道现在天下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就盼着他出错。
    只要张懋修出错,这些人就可以理所应当的把罪责归结到张居正的身上。
    张懋修当然不会做出坑爹的行为,他要以上古先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让任何小人有可乘之机。
    张懋修从吏部办了手续后便坐着马车离京去往广东。
    现在还是九月,若是赶得快些还能在过年前抵达。再晚一些走怕就要万历十年才能到了。
    为了方便张懋修决定先走一段运河,等到了扬州再走陆路去广东。
    其实坐船走海路要便捷的多,从天津到广东不到一个月就可以。但此时大明毕竟没有全部放开海禁,还没有天津到广东的线路,张懋修也只能忍一忍颠簸之苦了。
    好在一路上还算顺利,他也在年根前抵达了广州府。
    作为巡按御史,是不能住在地方衙门里的,而要住在单独的察院。
    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御史接受地方官的贿赂从而被腐化。
    但仔细想一想,地方官要真的向御史行贿,住的远一些就不会了吗?
    但这毕竟是规矩,张懋修也不会破坏。
    广州知府备下的察院是一座三进的院子,里面小桥流水,假山堆叠,精致的无以复加。
    这足以见得地方官对巡按御史的畏惧。毕竟御史一句话就能让地方官的考评降等,甚至直接丢了乌纱。
    广州知府虽然是四品,巡按御史虽然是七品,但他仍然要对张懋修恭敬有加。
    何况张懋修是张居正的儿子,那就更需要像侍奉亲爹一样侍奉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