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四百四十三章 不能再继续了

      日本冒险进攻青岛要塞,是抱着趁火打劫的心态来的,哪里想到,现成的软柿子没捏到,反而给打了个满头包。
    连续的将近两个月的战事,日军始终没有全部拿下青岛外围防线。
    后世的德军因为兵力以及补给的不足,才导致了阵地逐步失守,最后投降。
    而中国军队五万多人加入防线,大批物资与重炮的支援,使得整个防线成为了不亚于欧洲战场的绞肉机。
    战役指挥苏凯动用了超过十万人的工兵与民夫,紧急的利用各种物资,修建了大批的防御工事。
    要想坚持下去,炮台与堡垒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加固防线,那么随着炮台与堡垒的不断被摧毁,火力的下降,防线就会出现薄弱之处。
    当日军不断的攻克一个个的阵地,摧毁一个个的堡垒之后,他们惊恐的发现,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利用地形新构建的一道又一道的防线。
    钢筋混凝土堡垒以及加固炮台,各种隐蔽起来的轻型火炮,加上阵地上密集的重机枪,之前用血肉换来的战果有些黯然失色。
    虽然日军攻克了几个地形复杂的防御阵地,使得整个兵力能够压上,铺开,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无法全线压上,但是之前的欣喜荡然无存。
    本以为随着战事的进展,他们很快就能够到青岛要塞主阵地,可是,他们发现这么想无比错误。
    在舰炮无法支援的地方,他们遇到了阵地的反复争夺,对面的全都是中国军队,往往是刚刚拿下了阵地,转眼就被赶了下来,而且暴露出来的火炮阵地也损失惨重。
    浮山攻坚战是最为惨烈的,在这里,日军丢下了八千具尸体,德军死伤八百余人,中国军队损失两千余人。
    青岛要塞的外围防线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浮山防线。
    之前善于打硬仗的苏凯与第一重炮教导师师长狄益青亲临浮山防线,根据地形设计了全新的防线。
    浮山这座位于青岛市区东面的天然屏障,有效的阻挡了日军前进的脚步, 高大的浮山地形复杂,群山高耸,地势险恶,遍地是裸露的岩石,几乎没有上山之路。
    德军在山上建立警戒哨所,不仅能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还可以观察到日军登陆后在沙子口一带的活动情况。该警戒哨所与北面的孤山哨所遥相呼应,在整个防御线上起到德军掌握全局的耳目作用。
    日军视其眼中钉,肉中刺。若能攻下浮山,则可在此制高点上俯视青岛市区,特别是对观察德军的主防御线部署情况大有益处。况且还可以为海上的第二舰队提供炮击目标的方位。
    日军先头部队的每次行动都在德军侦察小队的严密监视中,德军的侦察小队就在海拔330米的浮山顶上,日军指挥部对德军设在浮山山峰上的德军侦察小队恨之入骨,欲必除之而后快.因此占领浮山成为日军的第一进攻要素。
    只有占领了浮山,才能切断德军在此一线的耳目,日军反而居高临下,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市区情况并能控制这里的大片范围。
    对于中国军队来讲,浮山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借侦查飞机来得知日军的一举一动。
    在之前的空战中,德军用向中国“购买”的飞机轻松的击落了嚣张的日本飞机,使得日本紧急从国内调集大量飞机过来,并且还不惜高价从中国手中购买十五架先进飞机。
    当时李安生拍了板,卖。
    结果,刚买到手的飞机没几天就全部折损,60余万元一架,如同抢钱一般的中国飞机就此成为了高价消耗品。
    不过,日本飞机更不顶用,连续两批从日本紧急调过来的上百架飞机在“德军”的二十余家飞机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
    无奈之下,日本再次的向中国低头,忍痛购买了三十架全新“高级”飞机,并且花费巨资,委托中国帮助培训飞行员。
    正如之前日本兴师问罪时,江南飞机制造公司的回答,不是飞机不行,是日本的飞行员不行。
    眼下还没有到彻底暴露底牌的时候,故而,引诱日本前来攻击浮山防线,也就成为了从一开始就制定的既定战略。
    凭借着浮山以及周围的孤山等复杂地形,苏凯等人的气势更加磅礴,直接构建一个大型防御阵线,甚至在奢侈程度上盖过了青岛主战线,只是在永备工事上,没有青岛主阵地来得那么密集。
    之前德军在浮山上的5个防御工事因山体的地势原因分布不合理,相互无法支援,有多处火力死角,造成德军防御力量分散,达不到一定的火力密度,日军或许能利用山岩的掩护接近山顶,为此,苏凯耗费了大量的物资,在营建前沿防线的同时,在孤山四周大动土木,营建了大批的钢筋混凝土堡垒工事。
    日军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浮山整体防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不是受限于地方太小,无法构建更大规模的工事群,只怕日军更加的吓破胆。
    日军第二舰队为配合攻击行动,与英舰一起驶抵大公岛以北海面,在舰炮的有效距离内向德军的伊尔其斯岬炮台及汇会前岬炮台轰击,从侧面支援陆军的进攻;另一支日军炮舰也驶出崂山的董家湾向浮山方向的德军陆地阵地轰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射了上千吨炮弹。
    要不是忌惮日本的舰队重炮,以及海军重炮联队,苏凯恨不得在一线布置大量的防守力量。
    事实证明,之前的战略是相当正确的,日军连夜袭都试过了,还是无法整体突破防线,反而损兵折将。
    十一月上旬,日军的攻势渐渐的迟缓了下来,并不是他们不想进攻,而是必须要尽快找到更好的办法。
    白天攻克的阵地,晚上就会丢失,丢的稀里糊涂。
    即便不断的攻克阵地,也对整体战局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日军是用尸山血海在不断的堆积出一条通道。
    前期作战日本投入了9万多人的兵力,结果一万七千五百余人战死,将近两万人受伤,日军一直是咬牙作战。
    从开始抱着捡便宜的心思,到咬紧牙关一场场的硬仗,一点脾气都没有,给彻底打得懵了。
    从中俄战争中得到洗礼的,熟知现代战争的中国陆军精英,给落后陈旧的日本陆军好好的上了一课。
    日本陆军其实并不强大,即便是在后世二战的时候,给苏军诺门坎之后的一系列连战役都不能算的战斗,摧枯拉朽一般的大人打小孩,这是因为日本并没有从一战跟二战的欧洲战场得到锻炼。
    李安生之所以处心积虑的在青岛布置了这么一个口袋让日本来钻,其实也是出于锻炼军队的考虑。
    欧洲在打生打死的同时,也从磨难之中,得到了战争的精髓,尤其是现代战争的大规模杀伤背后的精华。
    在一战之前,所有的陆上交战,只不过还是近代落后军事的探索,在一战中才得到了升华。
    日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塞班岛战役开始,就认识到了一定有什么问题存在。
    与文莱共和国结下梁子之后,日本并不急着报复,而是进行了钻研,为什么最多时候两千多人的文莱共和国军队能够将塞班岛防守下来,并且给日军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杀伤。
    而这一点又在青岛攻坚战中得到了印证,齐齐的排着队伍,密集冲锋是行不通的,不管是在复杂的战斗地形之下,还是在坚固的要塞面前。
    这个是个个人武勇无法改变局面的时代,更是个战争场面无比壮观的时代。
    日本已经超出了极限,无法再动用更为庞大的军队与资源,来投入到这场未知的战争。
    欧战陷入僵局之后,忽然世界市场上的各种商品需求急速高企。
    不但是军需产品,就连日本之前陷入低迷的棉纺织行业也遇到了生机。
    过去日本的棉纺织行业需要吃英国的剩饭,两家联手基本垄断了中国市场,而随着英国陷入战争,不但竞争减少,而且中国市场的份额一下子就空出来许多,这让许多日本资本家看到了商机。
    凭借着与英国的同盟关系,日本从协约国得到了大量的订单。
    英国战前的经济是以进口食品和原料、出口制成品为基础的,欧战前夕,英国建造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新船只,出口它所生产的九分之七的棉布、三分之一的煤和四分之一的钢铁。此外,英国还从海外投资、金融业务和商船运输中得到大量的无形收入。
    世界大战刺激了诸如美国、日本和英联邦自治领之类国家的工业化,打破了这一经济平衡。这意味着英国海外市场的减少,尤其是纺织品市场的减少。
    在纺织品方面,英国面临着日本的激烈竞争。
    日本的资本家们不允许日本经济刚刚出现的曙光,因为一场收获达不到预期的战争而生生折损。
    所以,日本上下一致,不能再继续下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