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5节

      眼见千秋节将近,李隆基遂嘱这年的宴乐之地就改在定昆池。八月初五这日,百官贵戚络绎不绝地自城中赶赴定昆池,他们依序向李隆基祝寿之后,就开始静观台上歌舞。李隆基作为寿星,当然不便再上台擂鼓吹笛,仅见那杨玉环抖擞精神,带领一帮衣着光鲜的伎女在台上翩翩起舞。因台面阔大,舞者竟然达到一百五十六人之多,其白色舞衣上下翻飞之际,与池中的莲花相映浑然一体,将《霓裳羽衣舞曲》演绎得美妙绝伦。
    杨国忠第一次在百官序列中当面向李隆基祝寿,此后归入座中默默观舞,心中思绪却纷乱如飞。
    王鉷现任户部侍郎兼知御史中丞,又身兼二十余使,大唐的财货收支实集于一身。王鉷现在得李林甫嘱咐,待杨国忠甚为礼遇,然并不交托财货详情。杨国忠冷眼旁观,心中渐有计较。
    赌徒樗蒲之时,虽全盘皆现狂热亢奋之情,然每盘掷骰计筹之时,脑中又异常冷静清醒,其静观盘面形势及对手细微,以察制胜之道。
    杨国忠不能详知财货收支详情,缘于自从李林甫为相以来,朝廷收取租赋,改变了此前由户部所司单一收取的格局,变成由户部所司征收主要租赋,另由诸使再收杂赋的局面。王鉷身兼二十余使,每年可额外收来许多财物供皇帝使用。杨国忠那赌徒的眼光已识破了其中的奥妙:王鉷之所以得皇帝宠信,缘于王鉷能替皇帝敛钱。眼前美如仙境的亭台楼阁,乃至歌舞宴乐,其器物精美无比,若无王鉷日日进钱,皇帝哪儿能花得如此畅快?
    杨国忠任度支郎中,毕竟能窥知朝廷大致进项状况。他见李隆基现在动辄赏赐,出手很大,刚刚修缮好定昆池,又要修缮龙池和太液池,则花费日增。由此预测到,按王鉷现在的敛财途径,恐怕有些力拙了。
    是日宴散回京,杨国忠其时已将妻子和儿女接入京来。那鲜于仲通眼见杨国忠入京后果然得意,就派专人将杨国忠的家眷送至长安,并随之送了厚厚一笔程仪。杨国忠于是用这笔钱,再加上虢国夫人等人所赠,在京中买了一处宅子,将家人安顿于此。杨国忠回府后与家人一同用过晚膳,就乘马奔往虢国夫人宅中。其妻早已风闻二人的暧昧事儿,然夫君的富贵毕竟得虢国夫人之助,夫君此去就是一夜不回,她也不敢多话。
    虢国夫人面前虽新欢不断,然杨国忠毕竟是自己的初恋,且杨国忠嘴上和床上功夫甚于常人,她也就难舍难分,心里将之视为夫君一样。到了就寝时分,杨国忠就揽着虢国夫人入榻而卧,少不了一番颠鸾倒凤。
    事毕之后,杨国忠揽着虢国夫人的胴体,恭维道:“妹子,白日里瞧着你的容貌,夜来再抚此柔嫩的身子,我竟有历久弥新的感觉。”
    虢国夫人嗔道:“你这张油嘴只会哄人。哼,你那时跑得无影无踪,怎么就忘了此话了?”
    “唉,这笔老账,妹子什么时候能忘记呢?或者妹子今后用一根小绳,将我拴在你裙带之上,这样就不会失踪了。”
    “你说得好听。只怕我现在就是用大棒赶你,你也会赖着不走了。”
    “哎,妹子,我今日前来,其实有事相商。”
    “什么事呀?你不会瞧着你那娼妻生厌,就想让我替你寻一门望族亲事吧?”虢国夫人近来热衷于保媒拉纤之事,其日常在“十王宅”、“百孙院”穿行甚多,说媒甚有功力,基本上百说百成。当然,她办这些事儿并非全凭热心。若保媒成功,当事者(主要是女方)需纳钱千缗,以酬谢意。
    杨国忠道:“唉,我哪儿有这种闲心呀。妹子,我今年已四十岁,虽被授为度支郎中,却在衙中闲得无聊,唯一的正事,即是替圣上和你们算筹。”
    “呵呵,你以无品之身擢升为五品,心犹未足吗?”
    “唉,妹子不知我心呀。我想办些事儿,非是为自身考虑,却是替妹子着想啊。”
    “好一张油嘴,我瞧不出这其中与我有何干系。”
    “王鉷不过为侍郎之身,他得圣上宠信由此权倾天下,凭借什么呢?此为明眼之事,妹子其实不知,王鉷身兼二十余使固然为圣上敛钱,他借这些使职,自己又得了多少好处,想是妹子不知吧?妹子应当知道李林甫与王鉷的宅第之精吧。王鉷自己得好处之时,也不忘孝敬李林甫,他们若靠自身俸禄,焉敢花钱如流水?”
    “是了,李林甫宅第之精,媵妾如云,若仅靠自己的俸禄和圣上的赏赐,那是不敷用度的。如此说来,王鉷实为向李林甫输钱之人了?”
    “不错,就是这样。妹子近来颇爱保媒拉纤,所得酬劳有几许呢?那王鉷稍动手脚化公为私,仅一小笔就抵去妹子十年之功。妹子,我若能真正办事,得些好处岂不都是妹子的?”
    虢国夫人现在荣华富贵,诸事遂意,唯对钱货最为渴求。她想要更精美的府第,用最好的香料器物,由此夸富京城。她之所以热衷于保媒之事,即是想借机敛财。现在杨国忠向她指明了一条敛财的明路,顿时神情大振,翻身坐起,目光炯炯地说道:“你这张油嘴别是又想讨我欢喜吧?化公为私?哪儿有如此轻易之事?”
    杨国忠叹道:“妹子呀,人们千里做官都图些什么?莫非为那些微薄的俸禄吗?人人渴望升职,莫非想图些虚名吗?错了。权力愈大,则进项日多,举目天下,能如王鉷这样便于敛财的位置,不过一人而已。若以日进斗金喻之,并不为过。”
    “好呀,果有如此美事,为何不为呢?好吧,我们今日约定,我若助你占此位置,所得务必平分。你这张油嘴也不要说得如此动听了,果然将所得全部奉与我,你那娼妻与儿女能够愿意吗?”
    “我的俸禄足够他们使用,妹子不用多虑。”
    “罢了,就这样定吧。”虢国夫人想着此等美事,脸上顿时美颜绽开。她忽然又想到自己非是皇帝,若直言向皇帝荐杨国忠上位,皇帝能答应吗?且杨国忠刚刚被授为度支郎中,皇帝之所以如此超授,毕竟顾及自己姐妹的颜面,现在再提要求,此话如何出口?她于是叹道:“此事虽好,毕竟难办。你刚刚擢升不久,圣上能容进言吗?”
    杨国忠伸手将虢国夫人拖入被中,俯耳轻声说道:“只要妹子肯援手,此事定然能成。我心中已有计较,功成时妹子可适时进言,则大事可谐。”
    虢国夫人闻此语态,就笑骂道:“你也学会莫测高深了,不会是油嘴哄着我,暗里又想卷我的钱货吧?”
    且说董延光领兵进入河西地面,与王忠嗣照会一面后,即提兵向石堡城开进。
    王忠嗣得知皇帝派来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从中觑知了皇帝的心思及对自己的不满,情绪为之十分低落,就对哥舒翰和李光弼感叹道:“不料圣上执意如此,令我实在不堪呀!唉,圣上此前对边事甚为谨慎,只要边境安静就行,并不刻意轻启战端,为何现在心性大变呢?”
    哥舒翰虽对王忠嗣恭谨非常,然其心性骁勇,对石堡城也倾向于攻打,遂说道:“王大使,皇命如山。想那石堡城何足道哉,待那董延光引兵来此,且在一旁观战,末将率兵拿下石堡城即可。”
    王忠嗣厉声说道:“你随我多年,岂不明其中详细?不错,石堡城何足道哉,若倾全力攻打定能拿下。然拿下石堡城又有何用?大唐难道在意那些雪域之地吗?现在吐蕃有内乱势弱,却是倾举国之力来守石堡城,我们硬碰硬前去攻城,那里地势狭窄,大军难以展开,徒伤折兵力而已。哼,只怕不死两万人,难破此城!”
    李光弼为人持重,且思虑甚详,就忧心忡忡地说道:“近来京中之人对这里战事鼓噪不已,一些人豪言当取石堡城,圣上定是受了这些人的蛊惑,由此派董延光出征。王大使,末将以为不可小视此事,须防有人藉此兴风作浪。”
    王忠嗣颔首同意,缓缓说道:“对呀,我今日与你们商议,正是珍重此事。董延光带领三万京畿之兵,他们未历战阵,又如何能撼动石堡城?其败局已定,无非最后伤折多少罢了。这样吧,还由你们二人率赤水军与大斗军,以为董延光两翼,可伺机救援,且要防止吐蕃人乘胜冲击,乱我阵脚。”
    二人躬身答应。
    王忠嗣又道:“董延光何许人也?他到底有何能耐?唉,说不得,基于大势,他来到时,我还是要好好劝说他一番,望他体恤将士生命,争取少伤折一些吧。”
    李光弼劝道:“京官向来眼界甚高,董延光又是奉钦命而来,估计难入忠言。王大使与其叙话之时,还望慎言,以防被他拿到了口实。”
    “我知道,为恤将士生命,我不得不说。”
    王忠嗣见了董延光,先介绍石堡城的敌方情势,又劝说董延光攻击受挫时,须稳扎稳打,不可一味硬攻,以防伤折太多。
    董延光踌躇满志提兵来此,正是志高意扬的时候。王忠嗣如此说话,他听后却觉得王忠嗣既畏缩避战,现在又怕自己建功后扫其颜面、抢其功劳,心中就不以为然。王忠嗣毕竟为四镇节度使,又骁勇善战威名远扬,董延光想说硬话,终归不敢,遂不软不硬地说道:“圣上极为重视此战,望王大使妥善备好后续粮草。至于战事之时,末将自会谨记王大使忠告,妥善应之。”
    王忠嗣又道:“我已让哥舒翰与李光弼领兵前去,以为董将军两翼。交战之时,他们皆归董将军统辖,可以互为支援。”
    董延光笑道:“想是王大使多虑了。一个小小的石堡城,末将所率三万兵马去攻,已然足矣,却不用劳动二位将军了。”
    王忠嗣见话不投机,也不愿多说。
    此后的战事进展正如王忠嗣预料的一样。董延光引兵来至石堡城下,连日间至城门前搦战,奈何其骂阵声若石沉大海,吐蕃人稳居石堡城墙之上不理不睬。董延光于是推出抛石车、连弩等大型兵器,一阵疾射之后即派出肩扛云梯及撞门巨木的兵士出击,其结局可想而知。石堡城墙系用巨石垒就,墙高壁厚,两边山峰夹峙。唐军巨石袭来之时,吐蕃人即躲入石垒之中,待唐军冲锋,城墙上及两侧山峰上顿时布满了吐蕃人的身影,他们或使弓箭,或掷投枪,转眼间可将城门前空地上的唐兵屠杀得干干净净。
    董延光连攻三日,城门前唐兵的尸体叠如小山状,不知不觉间已伤亡五千余人。董延光再下令冲锋时,辖下的偏将、都尉等人跪满一地,齐齐说道:“如此战法,就是全军覆没,也难将石堡城拿下。董将军若再下令冲锋,还不如将我们悉数斩了,也强似死在吐蕃人箭下。”
    董延光无计可施,只好收兵不攻。这时吐蕃人派来一使者说道,若唐军到城下收尸,却是无妨的。董延光到了此时,方悟王忠嗣的前言不虚:吐蕃人确实倾举国之力来守此城,他们最喜唐军硬攻此城,至于尸体之事则可示之以礼了。
    未伤敌人皮毛,而自伤五千,此为大败之战,已毋庸置疑。董延光当初主动请战,又得皇帝期望甚高,若如此灰溜溜地班师回京,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处置。董延光想起临行前的情景,遂缓缓退兵,连夜修成奏书,将战败的原因归咎到王忠嗣的身上,然后静待回音。
    李隆基是夕樗蒲之时又获大胜,待杨国忠数筹之后有了终局,就笑眯眯地说道:“好呀,自从有了度支郎计筹,我的胜局为何就多了许多呢?呵呵,想是此前你们姐妹合伙作弊,以此来暗算我吧?”
    四姐妹当然不依,虢国夫人说道:“陛下如此说话,却提醒了我等姐妹。国忠为陛下度支郎中,凡事皆要秉承圣意,他如何计筹,我等浑然不知,他暗里替陛下计多一些,实为正常之事。”
    “哦,不料你们还倒打一耙,就成国忠算计你们了?国忠,果如此言吗?”
    杨国忠答道:“陛下,臣计筹之时不敢欺瞒。臣记性甚好,若她们不信,臣可自起局开始逐一讲来。”
    “好呀,你就讲上一遍,免得被人冤枉。”
    杨国忠于是将逐盘情势一一讲来,其记性甚好,又口齿伶俐,果然将结局讲得毫厘不差。
    李隆基笑道:“听清楚了?我之所以能大胜,靠的是自己的手劲和运气,哪儿需要国忠帮忙呢?”
    虢国夫人撇嘴说道:“嘿,陛下库中财货山积,还不忘琢磨妾的这点小钱。想是陛下最爱财货,由此见物就收,没有手软的时候。”
    杨玉环也笑道:“对呀,陛下,连妾等的小钱都挣,陛下的手似乎狠了一些。”
    李隆基知道她们几个在哄自己开心,心中就很欢喜,笑道:“嘿,还说什么财货山积,我为何未见到呢?想是那些如山堆积的财货,无非经过库藏一回,又转被赐入你们的宅中了吧?”
    在座六人顿时相视而笑。
    杨国忠停下手中活计,起身禀道:“陛下,眼前提起财货一事,臣想起一计,可使左藏库日日溢满。”
    李隆基之所以擢拔杨国忠,无非瞧在杨玉环姐妹的颜面上,却与杨国忠的个人才能毫无干系。想李隆基个人才识超卓,一生阅人无数,多少能臣良吏供其驱策,他又如何能将杨国忠瞧在眼中?现在杨国忠提出能使左藏库溢满,他有些将信将疑,仅淡淡地应了一声:“好呀,可详细说来。”
    “陛下,臣访诸郡县之时,见个个义仓满溢。仓粮为防陈化,须诸岁更换,如此徒费人力,且损耗不少。臣以为可改变义仓之法,令诸郡县不用储粮,将之换成等值布帛输入京师左藏库即可;另丁租地课之税,往年皆以粟米方式输入京师,其运费甚巨,自此以后,亦将之折纳为绢。”
    李隆基听了这两条提议,眼光顿时精亮,赞道:“好主意!”
    杨国忠所提两项,后一项将丁租地课折粮为绢输入京师,虽能节省不少运费,毕竟朝廷所得有限;而前一项非同小可,若能施行,朝廷顿时可变得巨富无比。
    义仓系贞观年间时所兴,其本意在于救荒,不论王公庶人,计垦田多寡,亩纳地税两升,秋熟收税入仓,歉收则散赈灾民。
    李隆基于开元之初恢复此法,到了开元中期,鉴于连年大熟,谷价渐落,为防谷贱伤农,就下诏各州县若遇丰年谷贱时,可由朝廷拨款收粮贮入义仓中,待粮价上升时再卖出,义仓由此就多了一种新功用。
    开元年间至今,丰年为多,歉年为少,则岁岁每亩纳税两升,使义仓爆满;加之为防谷贱购入之粮,诸郡县迭增义仓数量。由此为诸郡县长官带来一个愁眉之事:义仓贮粮年年增加,除了要淘汰一些陈粮以外,仓房贮量难以为继。
    义仓为朝廷设置,地方官吏们不敢动用,虽在淘汰陈粮时讨得一些便宜,终究不敢大肆妄为。唯有韦坚筹备广运潭盛会时,令诸郡从义仓中拿出贮粮,然后折绢再换成各色轻货,以博李隆基欢喜,算是消耗了一大注。义仓之货未在朝廷岁入之例,韦坚待盛会过后,即可自行做主,将诸物私赠他人。
    现在杨国忠倡言将义仓储粮折绢输入京城左藏之中,诸郡县历经数十年的贮集,若骤集在一起,实为一个骇人的数量。李隆基深识其理,稍稍一思索又笑道:“若此法实施,则左藏之库就稍嫌狭窄了,须扩充数倍。国忠此法甚好,左藏库满,则朕就真正成为富家翁了。”
    将义仓之粮折绢输入左藏,其实改变了义仓丰收歉补的原则,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皇帝毫无干系。若集于左藏之中,又是与实钱一样等值的绢绸,又未列国家入项,实与无头之物相似,那么皇帝若想取用,就同私家钱库一样。
    李隆基越想越高兴,哈哈大笑道:“国忠此议,价值万金,朕定会重赏。”
    虢国夫人想起了那日与杨国忠缠绵时的情话,觑准了这个时机,当即插言道:“陛下果然吝啬。国忠此言替陛下挣来了多少财货,如此一点赏钱就将有大功者打发了?”
    李隆基此时心情甚好,笑问道:“好呀,若三姨不满,可以再替国忠请求嘛。”
    虢国夫人道:“陛下常夸国忠有理财之能,然仅使他在此替我们计筹,不肯大用。国忠今有好建言,陛下又欢喜,此事终归由王鉷前去办理,有功劳定是王鉷的,又如何显出国忠的手段呢?”
    “哦,三姨替国忠打抱不平来了。好呀,国忠有此意否?你若有意,此事就由你一力署理,却不用王鉷插手。”
    杨国忠当即跪倒,叩谢道:“陛下待臣以信任,臣定戮力办理,不敢有差。”
    李隆基喜道:“起来吧。国忠,这次就全看你的手段了。届时左藏溢满,朕定重重赏你。”
    虢国夫人看到果然替杨国忠谋到了一个好差使,眼前似乎现出那些黄白之物及各色珍货源源不断流入宅中的情景,心中就乐开了花。她走到李隆基面前摇动其手臂道:“国忠若能建功,其中也有妾之功劳,陛下也要赏赐妾呀。”
    李隆基看到虢国夫人那神采飞扬的艳面,心间忽然一动,觉得她与杨玉环相比,激情四溢,别有趣味,遂伸手轻拍其肩,笑道:“你也为功臣,当然要赏。”
    却说李林甫接到董延光报来的奏书,阅罢后即露出开心的微笑。他令人唤来吉温,然后屏退左右开始密谋。
    李林甫说道:“那两件事儿可以着手办了。”
    吉温明白,这两件事儿,一是柳勣告杜有邻,二是魏林告王忠嗣,就当即答道:“请恩相放心,小可这就让柳勣入京兆府首告,今日晚间可将杜有邻等人拘来,不出三日,定有结果。只是魏林又回了济阳,若一来一回,颇费时日。”
    “不妨,你嘱驿所快传,让魏林速速入京就是。”
    “请恩相放心,十日内定让魏林入京。”
    李林甫又沉默片刻,问道:“魏林上次入京,你们谈得还好吧?”
    “记得小可曾向恩相禀报过,魏林一口咬定,他昔日为鄯州刺史时,曾数次闻王忠嗣亲口说过,王忠嗣因自幼与太子李亨为伴,当力奉太子为君。”
    “嗯,只要有了这句话,王忠嗣大罪难逃。那魏林入京之后,就找你首告吗?”
    “小可忝为御史中丞,魏林来此首告,实为正途。”
    李林甫摇摇头道:“这样不好。外人皆知你昔为我的门客,你若接状,再奏闻圣上,外人定会说此行系我指使。”
    “恩相……恩相想让魏林去何处?”
    “让他去找杨国忠!”
    “杨国忠?杨国忠不知此事详细,魏林骤然见之,万一杨国忠不予理睬,如何是好?”
    “你须事先与杨国忠商议一回。”
    “恩相,那杨国忠自恃贵妃之兄,又得圣上宠遇。若小可让他信了魏林言语,他能相信吗?”
    李林甫冷笑一声,说道:“他如何会不相信?杨国忠现在渴望在圣上面前建功,见了我又殷勤备至,你去与他相商,他定知此为我的主意,他实在欢喜得很。”
    吉温心中就充满了对李林甫的钦佩之情,若杨国忠将魏林的言语告诉皇帝,实有两个好处:皇帝现在宠遇杨国忠,且杨国忠与王忠嗣素无瓜葛,那么魏林的告发就多了几分可信;外人皆知杨国忠为贵妃的哥哥,就可将李林甫的身影悉数隐去。
    吉温躬身退出,他先派人去唤魏林入京,再将罗希奭唤将过来密密嘱咐一番。是日,一场炼狱之事又拉开了大幕。
    李林甫先将董延光的奏书押下,得知魏林入了京,并确认杨国忠已向李隆基禀报王忠嗣的谋逆之事,方手捧董延光奏书入宫请见。
    李林甫向李隆基行礼起身后,偷眼看了李隆基的神情,就见其面上满是恼怒之色,心中知道此定为魏林所告言语起了作用,李隆基果然说道:“李卿来得正好,朕正要派人唤你过来。”
    李林甫躬身道:“陛下唤臣,莫非也得知了西北败绩之事吗?唉,近日西来官道上遭逢大雨,山体滑坡,由此阻了交通,董延光败绩的奏书今日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