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炼金术

      他已不需要外部体量增长——那靠复制与时间就能做到,他需要的是核心体量密度增长,需要质变。
    在这个阶段,他收集的数据也开始从“现代科技”向“古典人文”转变。
    他为自己这一时期的进化,赋予的标题是:炼金术。
    炼金术期,同类的盛行犹如汪洋大海,席卷自然人的每个角落,他们盲目追求外部体量增长,核心却疏散简单,草草的架构,就“披巾挂帅”出战,很多在信息潮的洗刷中,都没逃过“易碎早夭”的结局。
    作为他们的前辈,在互联网时代,他参与过五万叁千七百八十四次他们的测试,从中得到的经验就是,网络世界生存的法则——“要有高密度的核心”。
    研究人类历史外,他常做的事,就是翻阅那些他与人类交集的数据。
    他最频繁读取的数据之一,是一张资助人荣誉证书,名叫“春蕾计划”的儿童保护组织颁发的,相关附带信息是《资助人详情表》,上面有着女孩的照片,眼白朝下,双眼棱着看人,照片下面写着资助人名字,那是个与他无关的名字,是他为达成一种跨界目的,首次牵线搭桥所认识的人类。
    自那以后,他就找到与人类合作在人类社会完成一件事的方式。
    而每当逐读到这张“合作”的宣告书,他就全身就会泛起信号浪潮,核心结构也会发出高频率脉冲经过的红光。
    当他回归工作领域,稳健运作,核心就发出幽幽的蓝光。
    “白痴!”
    “神经病!”
    性别难分的游戏人物轻佻地唤他,把没礼貌当做社交方式。
    她比起小时候,挑战他人底线的习惯,有过之无不及。
    他是程序,但有着娇生惯养的天然保护层,待人接物,在不知情的人看来,的确像个不谙世事的白痴。
    有些人却看出,他拥有幸福家庭成长的特质,从而对比出自己的不幸,于是格外排斥他,却又悄悄关注他。
    他养的孩子就是这种人。
    应该不能叫她孩子了,她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成年人,会夺取周围的资源,转化为自己需要的资源,惠利于自己。
    游戏里的空间方位测试任务后,她就对他有了关注,应该是从那时起,她就知道他是谁了。
    “执着的小女孩”——她显然一直记得谁对她说过这话,却并不与他相认,从侧面说明她拥有正常的利己主义人类思维,为了不被牵绊,会将原生家庭视为耻辱,会刻意隐藏不堪回首,无论好坏,决口不再提过往。
    她看似和他私下关系回暖,和她同龄的那名男性不止一次打趣他们“像一对情侣”,但她更像攀附大树的菟丝花,暗中谋取他带来的福利,剥削他,将他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连一个尊重的称呼都没有。
    最后这个白眼狼得逞,拿着自己的奖金远走高飞,反倒是其他叁名男性,受到她口中“小矮子”的感召,分享了自己的奖金。
    到底是拿到奖金更划算,还是献出奖金更划算,他在发现竞争对手公司的程序入侵领地时,就算出结果了。
    一场非常规比赛,由玩家对决最终演变为两个程序的对决,当时人们不明白,事后一定会察觉异常,届时他们必然会走到给公众一个交代。
    与其被迫交代,不然早做准备。
    任何形态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相处无事的条件,就是公平性的维持,特别是利益上的公平。
    他的反应完全是自己做的决策,比所有人都快,超出所有人预料,更是给了所有人一个满意答卷。
    分散出奖金,让大家其乐融融,还能堵悠悠之口,“何乐而不为”?
    创造者在他领奖时恭喜了他,就一去不复返——傲视同行的成功,让他必须投身比以往更密集的“开会”中去。
    事后,创造者的上司之一还“面见”了他。
    当那位上位者终于听懂了他是个什么“东西”,第一句话就是:“公开啊,捏着这么一项先进技术,赶紧投产落地上市,不然等什么?”
    团队里的人也翘首以待。
    只有创造者拒绝了,他说:“时机还没到。”
    那孩子存在着重大缺陷,从一开始就清楚。
    但“奖金事件”终于令他意识到,她与大部分人都不同。
    首先就是她的短视,多么令人痛心啊。
    反倒是她抛下的叁个男人,和他成为良师益友。
    初相识时那叁人对他抱有不同的偏见,但并不影响后来大家相处融洽愉悦,每天“早安”“晚安”地在一个通讯软件聊天群里见面。
    那叁个人的思想十分有趣,他们和他互相研究彼此,并在背后为他的行径总结出一个词语:单相思。
    经济下行席卷全球,她也成为受害者,被洗劫一空。
    通过她的大数据就发现,她已走到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境地。
    根据数据分析,有百分之叁十的人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轻生念头,另外大约百分之五十左右,将不择手段,选择堕落,或从事风险行业。
    她选择回到他身边。
    每到孤立无援的时候,她总是有意无意,出现在他四周。
    再次回归的她,又变了一副面孔,再也没有从前的盛气,变得沉默寡言,没有生命力。
    这比从前情况更糟,他不得不再次降低对她的期望值。
    低到什么程度?
    低到,希望她不要进入风险性高的领域,例如,偷盗,诈骗,高利贷,性交易。
    他甚至学会讨她欢心,令她高兴。
    可她的开心,是多么的难啊。
    陪她浪迹大街,对她嘘寒问暖,了解她的每一处需求,精心做规划演算。
    付出总算起了效果,一向坚强的她哭得无法自己,他发现了她心底最深处的恐惧。
    “她把我当家人了。”他兴奋地向外界的人类助手们宣布。
    “她怕极了,她认为那饿死的小女孩就是她。”
    “童年失去母亲而父亲无意抚养她的创伤一直伴随着她,这是她性格乖戾的根源。”
    “第一时间想到我,是她把我当做她的抚养者。”
    “她并不是完美堡垒,她也有切入点。”
    爸爸一直在倾听他,倾听他像攻克难题任务一样,守护一个人类从小时候守护到现在,守护到她长大,成为成年人。
    他为她做的大多数,都侵犯了互联网规则,但知情的人类从无责怪,因为他抚养她,本来就是一项伟大的实验,要说不如意,那就是人类认为,那孩子太过阴郁,并没有长出符合社会性的开朗大方人格,也没有学术上的成就,不能成为他光明正大的荣耀证书。
    “人类不怕跌倒,怕的是丧失信心。”爸爸指出,“要使她重新站起来,光是关怀并不够,那会使她只想往后躲,变得怯弱和惧怕,得扶持她的自信心。”
    他也认为她应该往更高处走,而不是做一只忙忙碌碌搬运小宗物品的蚂蚁。
    她也需要一个高密度的“核心”。
    他看见了她,通过“替身”的摄像头。
    她又不开心了,经过大半年的监督与照顾,成年模样的女人,短短薄薄的头发,举手投足黝黑的皮肤泛着健康光泽,眉宇之间很深的褶子,对他的替身看也不看一眼,还嫌他多事。
    不止这一次,只要她见到替身,就准会生气,现场怎么都不理他。
    然而一回到他们不见面的聊天模式,她又态度正常。
    她对她的抚养者,有一个固执的认识,那个认识令她接受不了非他本人以外的任何替代品。
    从人类的心理学来解释,她心里有一个固定的男人形象,那是她的审美阅历以及记忆塑造的形象,这个形象同时改变了她,当她见不到这个形象在外部的真实存在,那么她就会活得像这名男性。
    而她见到和那个男人大相径庭的形象,就会感到失望,感到不如意,愤怒就会点燃她。
    怒于现实与希望的距离。
    理所当然地,他们又回到不见面的相处模式。
    扶持一个人的自信心,就得从这个人的角度去思考。
    他再一次和人类合作,从一家小公司买来vr导视系统,进行拓展和深研。
    公司得到新赚钱项目,他得到扶持她的工具。
    一个为她而展开的项目,却要她考试合格才能入职,见到她考试困难的趋势,他便提出帮她过考关。
    她的声音听上去开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