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

      南方在很早很早以前纳入华夏版图之了,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南方的发展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
    而这个原因有很多,当时权力的心在北方,北方人口基数大,环境相对更适合人类生存一些,所以,基本可以说,在南宋以前,整个华夏的重心都在北方。
    啥?北方的生存环境南方好?
    事论事,放在古代来说的话,的确是这样的。
    不要提什么雾霾,这个时候没有,相较于南方的整体气候环境,北方显然略胜一筹,因为大家一开始是生活在这里的,很多人到了南方以后,都很难适应。
    加此时的南方,大多数都是丛林荒野,甚至还有不少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配合着这里独特的气候,也造成了这里另一个特色,瘴气。
    瘴气可以使人或者动物快速的死亡,而死亡之后,又没有及时的处理掉,从而在这种环境下再次催发了更严重的瘴气,然后是个恶性循环,这是很多北方人不愿意来南方的原因。
    这一点直到五年前才开始有所好转,虽然现在大唐的百姓对于南方依旧有一些抵触,但也有不少人愿意来这里走一走。
    历史因素造成了现如今的南方北方整体落后了大约一二十年的差距,农业方面还好说,机械化生产可以直接引入进来,这个是可以快速提高的。
    但是在人才,商业,政治等方面,南方的落后可是全方位的。
    如果朝廷不作出政策性倾斜支持的话,南北二地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以往的统治,帝王更多的是推崇愚民政策,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是可行的,但又是愚蠢的。
    以前没人觉得这个办法不行,但是现在,李元吉坚定的认为这个办法不行。
    愚民终将愚己,帝王能否长久的统治一个国家,看的不是你的手段有多么的强硬,而是看你能不能在对的时候,做出一个对的决定。
    单从这一点来讲,李元吉倒是挺佩服小本子的,至少人家的天皇,是一直存在的,虽然间经历过各种时代,幕府什么的,天皇的权力得到了全面的限制,或者说干脆成了傀儡,但最终他们那一脉还是没断,还是延续了下去。
    而小本子家的事情,也证明了一件事情,即便到了现代社会,即便到了民智全面开启的时代,百姓也不是容不得皇室的存在的。
    于是,四大书院接连而生,天下间近万座大小书院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
    这些学生一部分被补充进了官府,最早的一批,现如今已经可以在州级官府担任二把手了,而余下的那些,则是投入了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当去了。
    看看大唐每年不断腾飞的财政收入,生产总值,看看那一件件不断冒出的科研成果,现在谁还敢说,这是无用的?
    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的确是无用的,因为夺走了属于他们的权力,夺走了属于他们的荣耀,他们的传承。
    但对于整个大唐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
    李承光很坚定,在决定要奏在广州设立广州书院的想法之后,李承光便直接发布了太子令,要求安南地区各州县开始选拔人才,并且严格按照标准去评选。
    而另一方面,李承光则是将这个想法进行了细腻化的处理,加身旁有马周和魏徵两位能臣辅佐,短短不到五天的时间,一份相对完整的计划这么新鲜的出炉了。
    再然后,信使携带着这封关乎整个南方命运的奏疏,以最快的速度飞往了长安。
    信使往来需要时间,朝廷审核批复也需要时间。
    在广州设立书院,这不是一件小事情,这需要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别看只是一座书院,但却牵扯到了巨大的利益。
    书院本身是没有利益的,但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本身是利益。
    四大书院为什么成为四大书院?为什么能成为大唐顶尖的四座学府?
    还不是因为他们属于朝廷直管单位,所有的经费都来自于户部直拨,朝廷整颗心都在这四所书院,所有的优秀人才,都抢着要进入这里,他们的学生素质,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吊打其他书院百分之九十五以的学生。
    拥有这么好素质的学生,加又是亲生的,朝廷自然会偏心一些,每年的科举名额,四大书院加起来占据了六成。
    十个人里面有六个可以参加朝廷举办的科举,这意味着什么?放在那些普通书院,五十个人里也未必能有一个可以参加的。
    而这些人算没有通过最终的考核,他们也会通过地方官府的考核,进不去朝廷,去地方。
    而四大书院的学生,同样是各地争抢的对象,大唐举国之力培养的学生,各方各面都要远超其他书院的学生,他们的前辈已经在各地证明了自己,证明了四大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
    所以,近三年以来,除去那些志不在科举的学生,四大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官府的例,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九十一。
    如果这还不能显示出四大书院的牛逼之处的话,再看看其他普通书院的例,只有不足百分之二十,书院级别越低,这个例越小。
    其大部分都成为了商业长城的一块砖,也有部分加入了朝廷官办的工厂。
    而一旦广州书院设立的话,那么要牵扯到几个问题,同为朝廷直属的书院,师资力量方面可以有些差距,但这个差距不可能太大,而南方本地又无法聚集这么多精锐的力量,最终也只能从其余四大书院调人过去,这等于是直接从四大书院抽血。
    其次,四大书院占据了科举名额的六成,一旦变成五大书院,这个例也不会有所增加,算增加了,也不会太多,那么六成本身是四家分的,现在又多了一个来碗里抢食吃的。
    接着,这些培养出来的南方书生,是要来朝当官的,现在的政治是什么方向?是北方方向,南方人渗透进来,这不是直接触动了整个北方人的利益了吗?
    况且南方能跟北方?无论是人口,经济,政治,环境,还是综合素质,他们都不北方人,而广州书院一旦设立,等于是直接给了南方一个赶超北方的机会。
    虽然这个速度会较慢,但总归是有了希望不是?
    所以,这个决定对南方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大喜事,但对于整个北方来说,却是最糟糕的一个消息。
    南北矛盾……
    南北有矛盾吗?当然没有,南北哪来的矛盾?
    北方一直不屑于南方的好吧,压根没把南方当做对手。
    但这个前提是,朝廷并不重视南方,而现在,朝廷的目光这些年开始放在南方了,现在再添把火的话,那么南北两方的矛盾出来了。
    资源只有那么多,给了你,我少了。
    以往虽然大家也在哄抢,为此甚至吵的不可开交,但不管怎么吵,不管怎么抢,这块肉都是在自己锅里的,算烂,那也是烂在自己锅里的。
    但是随着南方的加入,北方似乎安静了下来,没了以往的吵闹,什么都没了,只剩下了同仇敌忾。
    是的,朝廷内部终于安静了下来,没了往日的热闹场景。
    现在大家都聚在一起商量广州书院的事情,虎口夺食,这是虎口夺食。
    ‘砰……’
    李元吉重重的一拳砸在案台,整个殿安静了下来。
    李元吉并没有继续掩饰自己的愤怒,他不在像以前一样,将心情掩藏在心。
    这一次,他要做出改变,他要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三天前的内阁会议讨论了这个问题,但是无疾而终,没有得到任何的结论,这在内阁当可是很少出现的。
    当然,这同样也意味着,所有的内阁大臣,都不认可太子的这封奏疏。
    原因并非这封奏疏不成熟,有损于朝廷,而是在于这封奏疏动了大家的利益,动了整个北方的利益,所以大家不愿意通过。
    而到了今日的朝会,近百官员依旧因为这个问题接连奏。
    他们甚至连正常的争论都懒的去做了,面对一大堆的反对意见,根本没有人站出来反驳,如此场景,李元吉怎能不怒?
    “南方不是大唐领土吗?先前因为各种因素,导致了许多政策无法在南方推行,现在已经有了这个条件,为何还要遗下南方?既然如此,朕倒不如直接按照诸位的意思,下令南方诸省自由组织政权好了,反正跟着朝廷也没什么前途,连身为大唐人最基本的权力也无法享受!”愤怒过后,李元吉语气极为平静的说着。
    整段话说的平平淡淡,情绪根本没有任何的起伏。
    但所有在场的官员都能从这段话感受出李元吉的愤怒,是的,是愤怒。
    当一位皇帝说出要让某个地方自己组建政权的时候,这意味着什么?整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出这样的话,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大唐在西域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西域彻底的融入大唐?费那么大劲儿去打济州,打朝鲜半岛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去要一块他们根本看不的领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