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65章 蜀国入关

      李兴复在短短时间内,便成为了孟旭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最主要的法宝有两样。
    第一,高贵的血统。
    像李兴复这种李唐后裔,会天然吸引各国君主的兴趣,孟昶也不例外,第一次见他时就充满好奇。
    接下来,就依靠他的第二件法宝——甜言蜜语攻势,彻底征服孟旭的虚荣心。
    甜言蜜语人人都会说,但身份不同,效果也不同。
    李兴复有李唐皇室血统加成,说起好话来效果自然不一样。
    再加上他经历丰富,接触过闽帝留从效、吴王陆原和汉帝刘晟。
    他时常将这三人与孟昶进行对比,尽数每人的优缺点。
    最后通过总结,得出这三人都比不上孟昶的结论,一番话说的蜀帝孟昶心花怒放!
    不久,他就被孟旭封为身边近臣“通奏使”,就为了多听他说话。
    通奏使可以随时进宫,不必通传,李兴复通禀后,在寝宫见到了孟旭。
    孟旭正在寝宫用膳,一般只有这时候,他身边才不会有妃子。
    “李爱卿,深夜来找朕,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孟昶挪了挪肥胖的屁股。
    “陛下,有朝中大臣向臣行贿,臣职微人轻,不敢拒绝。可若是收下,又恐对陛下不忠,只好将此物转赠给陛下。”
    李兴复将琉璃盏双手奉上。
    “朕认得这东西,朕记得将它赏赐给了李昊,莫非是他向你行贿不成?”
    “除了李尚书,还有宇文尚书。”
    “他们为何如此?”孟昶表现出的惊讶超过了愤怒。
    “他们希望臣劝说陛下不要进兵中原。他们却哪里知道,陛下英明神武,行事自有主见,根本无需旁人多言。”
    孟昶眉开眼笑。
    “话虽如此,但朕对出兵之事,确实想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你见多识广,对中原情况又比较了解,不妨说说你的意见。”
    李兴复沉默了一会,开口道:“陛下可知两位尚书为何不希望您出兵中原吗?”
    “为何?”
    “因为就算陛下成功入主中原,对他们来说变化也不大,他们依然是尚书。可如果陛下不慎兵败,蜀地为他人所夺,他们将失去现在的荣华富贵。如果陛下是他们,陛下会怎么选?”
    “不错,不错,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孟昶脸色转冷。
    “相比两位老尚书,王节帅看中的则是名声,他希望能成就不逊色于诸葛武侯之名,所以才力主出兵中原。”
    “那你呢?”孟昶盯着李兴复。
    “臣本前朝之孤魂野鬼,得蒙陛下赏识留在身边,只希望能为陛下进一点绵力,以报陛下厚恩。”
    “你的忠心朕知道,你就直说吧,朕有没有能力入主中原?”
    “若是连陛下都没有这个资格,恐怕全天下都无人有资格了!”李兴复斩钉截铁道。
    “当真?”孟昶眼冒精光。
    李兴复微微一笑,说:“陛下虽雄才大略,但因长期在蜀地,对“中原正统”的影响力,理解还有些不足。”
    “……中原正统?”孟昶喃喃念了一句。
    “不错,“中原正统”影响极大,郭威、柴荣本庸碌之辈,得到这四个字后,实力立刻超过了唐国。”
    “可是,朕常听人说他们都是当世人杰。”孟昶皱了皱眉。
    李兴复脸色不变。
    “那是与普通人相比,与陛下相比,他们只能算庸碌之辈,和陆原是一个档次,至于刘晟、李煜等人,根本不配和陛下相提并论。”
    “陆原的吴国和刘晟的汉国都很强大,哪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孟昶笑呵呵的说。
    “陛下!陆原之所以能击败钱弘俶,靠的并不是他的能力,也是因为中原正统四个字”
    “怎么说?”
    “陆原被周国册封前,地盘不过三州,手下士兵不过五万。然而被中原政权册封之后,他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扩大到十九州,兵力超过十万,这才是根本所在。”
    “……是这样。”孟昶露出思考神色。
    “至于刘晟,臣料定,三年之后,江南之地,再无汉国。”
    “那爱卿的意思是,朕应该出兵中原,夺得这中原正统的名号?”
    “不错,以陛下之英明神武,再加上蜀国军队能征善战,只要入主中原,天下都将臣服在陛下脚下!”
    “可周国也有中原正统,为何现在落到如此境地?”孟昶说出心中疑问。
    “原因不在外,而在于内,在于周国君臣!如果当初郭威不强行攻打辽国,根本就不会死,若非他身死,周国怎会有今天?”
    孟昶露出微笑。
    “爱卿之言甚合朕意,朕意已决,出兵中原,争夺这中原正统,爱卿明日朝会时,可附和王将军的出兵提议。”
    “臣领命。”李兴复低下头,一股难言的喜悦涌上心头。
    ……
    次日蜀国朝会之上,山南节度使王昭远上奏出兵中原,遭受到以李昊为首的文官反对,支持王昭远的武将与文官们争论起来。
    关键时刻,李兴复站了出来,陈说出兵利弊。
    他一番出兵不利的观点说出来后,李昊等人还出言支持他。
    谁知他最后语调一转,大声道:
    “……虽说出兵有些不利影响,但只要我军能挥师中原,必能获得中原正统,一统天下也指日可待。相比起来,出兵那点不利影响,臣以为不值一提。”
    孟昶不等文官继续反对,大声道:“朕意已决,出兵中原,卿等不必再议!”
    显德元年(公元954)夏,蜀帝孟昶令王昭远为行军大元帅,赵崇韬为副元帅,领兵十万,叩关中原。
    ……
    开封,尚书省。
    身为兵部侍郎,黄错的工作是和其他朝廷部门协调,处理军队的后勤问题。
    然而时至今日,整个朝廷都沉浸在一种绝望的氛围中。
    各级官员都没有了做事动力,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时候要拖上个十天八天才能完成。
    皇帝柴荣操劳成疾,已经卧病在床。宰相冯道神龙见首不见尾,目前国家大事全靠宰相王溥一力支撑。
    然而,一人之力怎能抵挡大势,失守河北之地后,辽国大军几天就成功渡过黄河,已经向开封袭来。
    目前全靠枢密院使李琼率领十万禁军在郑州抵御辽国主力。
    若是郑州也丢了,开封将完全暴露在契丹人铁蹄之下。
    如今整个开封城人心惶惶,许多百姓逃离开封,向江南而去。
    黄错最近也时常收到自家兄长楚雄和蓝柳依的来信,二人都十分关心他,希望他尽快逃去江南。
    黄错虽然也有些心动,但想起郭威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还是决定留在开封,与周国共存亡。
    拿起一封公文,黄错向兵部尚书郑何的房间行去。刚推开门,便听到郑尚书暴躁的声音传来。
    “前军将士们在厮杀,你却告诉我没粮,你让他们吃什么,吃草吗?”
    “老郑,你别朝我撒气,如今粮食紧缺,户部刚调了一批军粮给长安的李将军,你给我几天时间,你要的粮食我会筹措好的!”
    户部杨尚书回答。
    “你调军粮给李重进做什么?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蜀国突然出兵入关,李将军又要应付契丹人,又要应付蜀国人,那边战事十分吃紧,李将军派人过来要粮,我总不好不给。”
    郑尚书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你不优先提供军粮给李琼元帅,却擅自将军粮划给李重进,分明是有私心!”
    “我有什么私心?”杨尚书冷哼一声。
    “你别当老夫不知道,你女儿前段时间嫁给了李重进弟弟。如今国家都快亡了,尔等却还在计较自己的私利,老夫要去王宰相那里告你!”
    “那你就去告吧。”杨尚书恼火的挥了挥袖子,经过黄错身边,离开了房间。
    “李尚书,我……”
    “你在这等会,老夫要去找王宰相。”杨尚书打断黄错,跟着离开了房间。
    黄错叹了口气,将公文放在桌子上,垂着肩膀离开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