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7节

      亦珍羞愤于自己早前的自作多情,心中自嘲:许是方公子菩萨心肠,见不得人吃苦受罪,所以才施以援手罢?哪里就是喜欢她呢?
    亦珍怅惘轻叹,他与她之间隔着的,又岂止是家世?
    亦珍最后望了一眼静静矗立的古树,所求皆利么?可是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终究不是她如今的所求。
    “走罢,我们家去。”
    到了十月初五这日,亦珍起个绝早,在新家前头的铺子里收拾安排起来。桌椅都摆放整齐,擦得油光锃亮,墙上挂着的四时风景画俱装裱在干净利落的深褐色漆木画框内,如同在雪白墙壁上开出一扇扇窗来,透过窗子望见四时递嬗的岁月与风景。
    帐台里靠墙的架子上,以透明琉璃大瓶装了各色蔬果,看上去一目了然,新鲜有趣。一角静静放着一架小插屏,上头绣着烟雨江南,小桥流水,逼真静美,呼之欲出,使人望而心旷神怡。
    亦珍在店堂里检查再三,见并无疏漏,待到了吉时,这才去摘了门板,开出门去,着汤伯挑了一串爆竹,在门口放了。左邻右舍都围在门口看热闹。亦珍为人仔细,事前与邻里打过招呼,又往衙门报备过今日开张。
    待放过爆竹,亦珍亲自拿着竹竿,轻轻挑下蒙在门楣下头的红绸,露出底下黑漆红字店招。
    有识字的看客指着店招念道:“珍馐馆。”
    一旁依在门框看热闹的米店老板娘并不识字,听人一念,心里嘀咕:好大的口气,不过是个三开间儿的门面,竟然叫珍馐馆,且看你能经营多久!
    汤伯得了亦珍的示意,上前来揖手,朝四邻看客团团施礼,“各位父老乡亲,左邻右舍,小店今日开张,还望诸位有钱的进来捧个钱场,无钱的前来捧个人场。小店开张三日内,凡到小店用餐的,均免费奉送两个冷菜,并开业小礼品一件……”
    汤伯的话音未落,就见有家丁模样的两个青年,抬了一只盛满秋季难得一见的鲜花花篮,送到珍馐馆的门口,轻轻放下,然后朗声说:“松江丁娘子送花篮一个,贺珍馐馆开张志喜!”
    汤伯忙迎上前去,“多谢丁娘子!劳烦两位小哥了。”又给了红封包做跑腿费。
    围观的看客一见丁娘子送了贺礼来,不由得低声议论开来。
    隔不多久,又有松江顾娘子送了贺喜的花篮来,人群的议论声更大了。
    有人忍不住走进珍馐馆里,招娣微笑着上前招呼:“客官里边请。请位客官几位?”
    那客人见珍馐馆内布置得风雅别致,教人耳目一新,倒是收了纯粹瞧个热闹的心思。“不知你们都有什么拿手的?”
    招娣忙取了硬面儿的玉版宣册子来,翻开介绍与客人听。
    “小店的吃食,以养生调理为主,客官请看,这第一页的菜色,均是滋阴润肺的吃食,这第二页上头的则主理健脾开胃……”
    客人大感新奇,接过招娣手上的菜单子里,自己细细翻看起来。越看越能从中体会到店家的细致体贴。每一款菜色下头,都注明了用料,以及对人的好处,食客看得一目了然。便是有那不识字的客人,那负责招呼客人的小娘子也会得认真介绍了,并不敷衍。
    那客人按捺不住好奇,遂点了主清热解燥,消食生津的莲藕做的桂花糖藕与滋养肺胃,补肾益气的凉拌鸭脯丝儿,并一碗五彩小米粥。
    不多久,汤伯便送上一碟儿糟毛豆子,一碟儿红枣醸糯米馅儿的心太软,并一小杯热腾腾的桂圆红枣茶上来。汤伯微笑对客人道:“请客官先用点毛豆、点心,喝杯热茶,您点的菜稍后送上。”
    在店外观望的看客一见小铺子里头收做得干干净净的,透出一股子雅致,客人进门果然奉送两个冷菜,有那好奇又爱凑热闹的,也抬脚进了食铺。
    这有第一第二个客人带头进了珍馐馆,食铺便有了人气儿烟火气,顿时便显得鲜活起来。有四邻家的几个小儿在门口好奇地探头探脑往里张望,汤伯招娣也不似别的酒楼饭馆里的伙计,将他们驱散,反而笑眯眯取了粽子糖来,一人分两颗糖吃。
    小童们得了糖吃,自是极开心的,回去免不了与家中大人说起新开的食铺。
    亦珍与汤妈妈在后厨中忙碌,曹氏有心相帮,却被女儿劝了回去,“母亲只管安心做老板娘,一切有女儿,倘使女儿支应不过来,再请母亲出马。”
    曹氏闻言笑起来,遂不坚持,免得自己在厨房里,女儿一边厢要烹制菜肴,一边厢还要分神照顾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小店开起来了~方少爷往后可以多出来遛遛了~(^o^)/~
    有童鞋说评论被系统吞掉了~这个现象一直都有,大家表担心,我每次都会登陆到后台去看评论,一定不会漏掉大家的每一条评论。
    ☆、63第六十二章一跃从头
    近午时分,食铺中迎来了一个小小的用餐高峰,不但丁娘子带着丫鬟婆子光临,顾娘子也难得地自绣活中稍做解脱,来在小店里,后头还跟着英姐儿并云间书院何山长的女儿何家娘子,悬壶医堂费神医的女儿及丫鬟婆子。
    招娣忙将两行人引至楼上雅间儿,在楼梯口上,丁娘子对顾娘子道:“相请不如偶遇,今日既然与顾娘子在此偶遇,不如一同用个便饭罢?”
    顾娘子对丁娘子亦是惺惺相惜,遂向丁娘子施礼道:“恭敬不如从命,丁娘子请。”
    后头的英姐儿与何家小娘子,费家小娘子彼此交换眼色,想不到竟然能与松江鼎鼎大名的丁娘子相遇,并且一道用饭,这是何等荣幸?
    待丁娘子顾娘子并三位小姐落座,招娣奉上菜单,随后送了茶水点心上来。
    丁娘子指着硬面儿玉版宣的菜单对顾娘子道:“想不到余家小娘子是个有能耐的,将馆子弄得有声有色。”
    丁娘子心中并非不担心的。到底是个姑娘家,从小养在闺阁之中,如今母亲病重,又被富贵人家逼得几近走投无路,全靠她一人独力支撑家计。然则见她仍能保持本心,并不屈从于富贵,又如何不教人心生怜惜?是以今日她亲自前来,为亦珍壮壮声势的目的居多。不想亦珍却是胸有丘壑的,将小小一间三开间儿的铺子,布置得别有洞天,使人眼前为之一亮。连菜单都做得与众不同,不由得期待起她馆子里的菜色来。
    顾娘子点点头,她因是有一门刺绣的好手艺,故而对事物的精雅细致格外敏感。她一走进珍馐馆,便觉出了此间的与众不同。下头堂间儿墙壁上头装裱在画框中的画作,如同推窗而望的四时风景,霎时显得不大的铺面宽阔深远了不少。帐台里的架子上,装着新鲜蔬果的琉璃瓶子更是教人耳目一新,使得客人能感受到馆子里食材的新鲜气息。
    不一刻,亦珍自厨房上得雅间儿来,“丁婆婆,顾婶婶,英姐儿,何家小娘子,费家小娘子,欢迎光临。”
    丁娘子轻笑着朝亦珍招手,“你这菜单做得别致,只是老身看着哪道菜都是好的,还要请余家小娘子来替老身参详参详,应该点哪几个菜才好?”
    亦珍微笑,“那小女子便擅自做主了。”
    亦珍替丁娘子与顾娘子点了梅汁山药糕,清蒸蕈菇釀鹌鹑,又为英姐儿三人点了酥炸藕盒儿,凉拌三丝儿,又细细地问几人,睡觉醒来,嘴里可觉得干苦无味?到得秋日里,手心脚心是热是凉?这才为每人点了不同的炖盅,“我这便到楼下去准备,几位先小坐片刻,吃些点心。”
    丁娘子摆摆手,“你去忙罢,我们老的小的且有的聊呢。”
    亦珍一笑,遂下楼到厨房里忙活去了。
    丁娘子与顾娘子讲起坊间的事来,英姐儿则与两位小姐一边打量雅间儿里的布置,一边感慨:“我原当做珍姐儿是个柔善的,想不到做起事来,竟如此雷厉风行。短短的时日,便将这间馆子经营起来了,真教人佩服。”
    英姐儿想起自己在佛前许的愿来,她也需用心努力了。
    何山长家的姐儿轻轻点点头,“那日在佘娘子家小聚,我便觉得余家小娘子是个稳重温和有礼的,私心里很是喜欢,想与她多多亲近。如今借了她家馆子开张的机会,冒昧前来,往后希望能与余家小娘子多走动走动。”
    何小姐过了年也要说婆家了,再往后怕是要拘在家里绣嫁妆学易牙理中馈了。心里不舍得平时相交的姐妹道之外,又想向亦珍学个两三样别致的点心制法,将来到了婆家,也好讨得相公翁姑的欢心。
    费小姐与何小姐交好,其父费神医与慈惠堂的钟大夫有同门之谊,只是钟先生为人比较低调,声名不如其父这般显赫。两人也偶尔聚在一处,喝两杯老酒,叙叙旧,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她无疑间听见钟大夫对父亲说,景家堰里余家小娘子是个于医道养生极有慧根的,奈何如今年纪已经大了,到了婚嫁之龄,又是寡妇家的独女,否则若是收做徒弟,将来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语气,竟是少有的感慨万千。
    费小姐心道自己从小便随父亲学医,钟大夫有时见了她,也会指点一二,却从未得他如此高的评价,隐隐有些不服气。前日一听何小姐说起顾家的英姐儿请她来亦珍新开的食铺,便提出想要一道来见识见识。
    待今日一见,费小姐才暗暗道:果然有些才识,菜单上的养生菜色,并不是胡乱写的,倒是细细研究过一番。遂收了先前的不以为然。
    等菜肴一道道送上来,费小姐已不由自主地聚精会神。最先送上的是一人一小盅炖盅,盛在洁白细腻的汤盅内,下头垫一只描缠枝莲青花小盘。揭开汤盅盖子,暖暖的香味儿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丁娘子与顾娘子用的皆是竹荪排骨汤,汤色清透,竹荪雪白轻盈地沉浮在汤水中,点缀着几枚鲜红的枸杞,颜色煞是好看。余家小娘子言此汤最是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于秋季饮用十分温和滋补。
    而她同英姐儿则是银耳雪梨瘦肉汤,效果与竹荪排骨汤相当,但因她二人年轻,不必补得太过,以免过犹不及。
    至于何小姐,用的却与别不同,因她每到秋季,便开始手心脚心发冷,到得冬日里尤甚。余家小娘子给她单独点了一盅猪脚当归核桃汤,细细向何小姐解释,手脚发冷,乃是气血不足之故。与其药补,弗如食补,这猪脚当归核桃汤,猪脚凉润滑柔,补脾肾之阴阳,当归温热补血,有行血之功效,核桃健胃润肺养神,于何小姐大有裨益。
    一顿饭用下来,众人赞不绝口。
    丁娘子叫了招娣付账,招娣结算了银钱后,每人送上一个细细长长的小锦袋,“这是新开张,小店送的开张礼品,还请各位收下。”
    丁娘子接过锦袋,拉开袋口,往下褪了褪锦袋,露出里头一双筷尾篆了珍馐馆三字的雕花竹筷来。
    丁娘子忍不住对顾娘子道:“你看看,这心思细的,还送咱们小礼物,往后只消一见了这筷子便忍不住要到她这里来吃一顿好的。”
    顾娘子接口道:“也不是什么大鱼大肉,油腻肥腴的,很是清淡爽口,却回味悠长。真不知这孩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晚上食铺上了门板关了门,亦珍与招娣汤妈妈三人围坐在帐台后头,拿了算盘纸笔,一笔笔结算开支收入。招娣因不会算盘,数数也不灵光,在一旁看得直挠头,惟恐最后算下来,小姐辛苦一天,反而蚀了本钿。
    汤妈妈心中亦有些焦虑,只是比招娣面上显得从容些,并不流露出来罢了。
    惟独亦珍,还能保持淡定从容,一边打算盘,一边笑吟吟地安抚汤妈妈与招娣,“做生意哪有光赚不赔的?便是小赔不赚,也是常有的。”
    “小姐!”招娣与汤妈妈齐齐叫。
    汤妈妈又“呸呸呸”连连往地上啐了三口,“菩萨保佑!我家小姐年幼无知,坏的不灵好的灵!坏的不灵好的灵!”
    招娣赶紧随着汤妈妈念咒似地嘀咕了两遍,一老一少这才仿佛安下心来。
    亦珍忍了笑,总算将当天的帐结算了。
    “今日的收入,扣除禽蛋鱼肉果蔬,油盐酱醋茶柴,连人工统统算上,净赚了四两三钱银子。”
    汤妈妈与招娣一听开张第一日不曾蚀本,净赚了四两三钱银子,两人齐齐念了句“佛祖保佑”。
    汤妈妈忙叫亦珍回后头宅子里去,“小姐快些回去罢,将今日的好消息讲与夫人听,此间留给奴婢与奴婢家那口子打扫便得了。”
    亦珍情知汤妈妈断不会要自己留下来陪他们一道打扫卫生,遂轻轻点点头,“妈妈与汤伯也早些休息,莫累着了。”
    随后带着招娣穿过食铺后堂,来在后宅。曹氏早已先用过晚饭,正等在底楼的厢房中。
    因宅院沿街靠水,亦珍担心到了秋冬季节,青石地面踩在上头太过寒凉,遂教木匠在底楼厅堂厢房中都铺架了龙骨,再在其上铺了地板。老木匠砖瓦匠倒是头回听人说要在底楼铺地板的,遂依了要求,细细将后头底楼的一厅四厢悉数铺上了地板。
    一家人住进来以后,果然并无临水人家青石地面惯有的阴冷潮湿感觉。
    曹氏私下对汤妈妈道:“珍儿……倒像是我祖上那位高祖母……满脑子的奇思异想,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汤妈妈便劝曹氏,“夫人祖上的那位祖母,想是自有一番奇遇的。奴婢说句僭越的话,小姐自小也是个极省事儿的,何曾教夫人操过心?夫人为小姐开蒙,教小姐百家姓三字经,后又教弟子规千字文,小姐哪一个不想一教就会的?老奴心里寻思,小姐必是极有慧根的。”
    曹氏点点头,女儿确实从小便很令人省心,给她一本专给小童看的蒙学绘本,她可以静静坐在一处,认真看大半日,然后将不懂的拿来问她,并不在她一日最忙之季纠缠,要母亲抱,陪她玩耍。
    这时见女儿踏着夜色,带着一身烟火气自外头进来,曹氏忙要从熏笼边上起身。
    亦珍趋前两步,向母亲施礼,“娘亲。”
    “珍儿回来了。”曹氏伸手,拉了女儿坐到自己身边的椅子上。“累不累?饿不饿?”
    亦珍抿了唇浅笑,“三年饥荒,饿不死厨师。女儿在厨上,哪有饿着自己的道理?”
    曹氏仍不放心,“真不饿?再吃两块点心,喝一盏银耳羹罢。”
    亦珍为教母亲安心,便在母亲的注视下,吃了两块桂花豆沙糕,并一碗枸杞银耳羹。这才放下碗盏,起身去漱了口,回来向曹氏说起一天的生意来。
    “女儿细细观察了,倒是点心甜汤更受欢迎,比如酥炸藕合儿,梅汁山药糕,银耳炖雪梨等,寻常做起来嫌麻烦,外头又很少吃得着的。”
    养生进补,素来是富贵人家才享受得起的,平民百姓素时哪想得着这个?外间酒楼饭馆食肆,又不讲究食补养生。上档次的酒楼讲求的是山珍海味鲍参翅肚,略逊一筹的则讲究浓油赤酱肥腴丰厚,最次的,不过是求个管饱,口味如何,倒是最不在考虑的了。
    亦珍便想着,专门做这食补养生的菜色,教寻常百姓也能三不五时吃上一回滋补的美食佳肴。
    曹氏闻言点点头,“我儿说得极是。”
    亦珍微笑,“所以娘亲不必担心,女儿应付得来。”
    曹氏握紧了亦珍的手,“娘亲不是担心……娘是怕你太过辛苦操劳,年纪轻轻的,倒把身子给累垮了……”
    亦珍一笑,“女儿会注意休息的。”
    两母女说了会儿话,亦珍这才辞了母亲出来,各自回房洗漱休息。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那章只是章节名目改了,内容没有变动,大家表重复买哈~
    ☆、64第六十三章一心相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