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小知县 第395节

      但靠着钱训海等人肯定不够,又从翰林院拨出不少人来学语言。
    这么庞大的翻译工作,需要读书人可不少。
    国子监韩潇那边,自然也被调过去,韩家对书的热爱自不用说。
    他甚至还写信给潞州,让韩家人过来。
    学习未知文化的学问,同样重要。
    不止韩家,许多世家也好奇国外都在学什么,读什么。
    等看到他们的哲学诗跟书画作品时,同样给出公平的评价,如今的承平国,真的是在交流文化,不自卑不自傲,在做平等有效的交流。
    一时间,外国风情的书画倒是风靡一阵,很快又跟本地书画融合,让这些艺术焕发更多有趣的生机。
    而这些同样在全国的报纸京都趣闻刊登,让全国百姓一起来欣赏。
    毕竟各个地方官学的普及,让很多百姓,特别是年轻人,都能接触到文化知识,他们自然有自己的爱好跟品味。
    因为这些事,还引发不少争执,而争执的战场就在这些报纸上。
    这些报纸的质量因为各界讨论,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
    纪炀这会抱回家的,则是医学书籍,他还让俞达翻译的时候,在书上添了一行字。
    这行字看着平平无奇,林婉芸还分析不出来原因。
    可对以后的影响却极为深远。
    那就是,生男生女这件事,是男的问题,跟女人无关。
    这件事只有俞达跟纪炀知道。
    而俞达对纪炀的忠诚,又绝对不会泄露。
    他苦思冥想,想不出来纪大人让添这句话的原因,大人只对他说:“你就写吧,这句话绝对是正确的,你还不信我?”
    这肯定是正确的,是现代医术早就确认过的事。
    他现在虽不能说出原因,却能给个结果。
    俞达又想了许久,难道说,这是大人为了缓解他娘子的压力,所以随便写的?
    这样好像也很正常。
    他们夫妇成亲许多年,只得个女儿。
    虽说他们两人不介意,但外面说闲话的不少。
    所以纪大人是把罪过引到自己身上?
    正好趁着翻译国外的医书,让大家不要责怪他娘子?
    好像是这个道理!
    再说,这句话又不会影响什么,写就写!
    然后,留给后人抓破脑袋都想不通的问题出现。
    首先这个结论在后人看来,肯定是正确的。
    其次,古人怎么知道的啊。
    最奇怪的是,古代史书上说,这是从国外翻译的医书中得来。
    但那个国家的典籍又证明了,明明是承平国的先发现的这件事。
    国内人说是外国先说的。
    外国又觉得原创为承平国。
    可这个消息传出,纪炀又大大方方承认,让本就因为经济向好,女子读书多起来的汴京女子们,不再因为这件事苦恼。
    有些胆大的,遇到公婆丈夫指责她生女儿的时候,还能直接反驳。
    这是我的问题吗?
    这分明是你的问题!
    人家国外医书都说了!
    纪炀本意自然是缓解他家娘子压力,却没想到无形中缓解不少人的痛苦。
    可林婉芸一直研究国外这些医术,其他方法倒是有可取之处,大多也能说些原因,但这条怎么看都莫名其妙啊。
    好在她不是个纠结的性子,跟韩家的韩大夫一起钻研国外医书,再结合自己这里的医术,相信很快,他们的行医水平就会提升一大截。
    那些外来的书籍,对文化跟医学提供不小的帮助。
    剩下的领域自不用说,不会固步自封的文化才能更加进步。
    承平国显然处在进步的时间。
    在这种氛围下,一直被视为先进的工部,自然不负众望。
    又做了一个新式的蒸汽机!
    但纪炀过去一看。
    好家伙,以车舸为首的工匠,直接用蒸汽机代替传统的锻造铁器的炉子,开启了蒸汽机炼钢之路。
    车舸还兴奋道:“纪大人!之前你说,让我找到可以量产钢铁的方法,这下终于找到了!之前那个量产方法,绝对不如这个。”
    “我还觉得,用蒸汽机来做巨大水车,就能灌溉万亩田地,说不定还有移山填海之能。”
    “还有,用来代替牛力也不错,只是如今的蒸汽机太大,若田地连成一片,倒是可行的。那燃料又贵,要是能找到代替的燃料就更好了。”
    纪炀听完,默默插了一句:“说好的修补轮船,建火车呢。”
    这个科技树既歪了,也没歪。
    而且纪炀发现,他们已经真正理解蒸汽机的作用。
    说白了,蒸汽机的蒸汽,还有其中的往复运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产生动力。
    而这个强大的动力,可以推动轮船,推动列车。
    人力也是力,牛力也是力。
    蒸汽的动力更为夸张。
    车舸等人更适合想到,缩减蒸汽机的大小,还要选择更便宜的燃料。
    放在现代的话就是,寻找新能源!
    其实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最开始的人使用磨过的石头,之后用木头挖地,再后来用铁器。
    接着开始换成耕牛,耕牛的农具也在更新。
    如今他们看到如此强大的动力,自然会不由自主改进。
    只要给古代能人志士一个想法,他们的创新跟智慧,绝对不会亚于任何人。
    他们恰好又在一个更好的时代。
    不过这会大家听完纪炀的话,全都默默散开。
    倒不是怕纪炀。
    而是做着做着就跑偏,也不是他们想的啊。
    再说了,皇上跟纪大人不会介意的!
    他们知道!
    就是如此宽松的环境,他们才敢放开手脚去做啊。
    这注定是个发展极快的年份。
    日新月异这句话,绝对没错。
    虽然放在现代,这些东西或许都很粗糙,但在现在,绝对是划时代的产物。
    但他们这种研究,更是放在承平国农业发展基础上进行。
    不是先皇跟近些年打的底子,绝对不会突飞猛进。
    毕竟看着是几年时间的发展进程,实际上之前多少年的苦功夫打了基础。
    当然,工部也不能可着劲的费钱。
    他们还是要时不时拿出点成果出来。
    在纪炀催促下,从汴京到旧都的火车终于建成。
    时间赶的也刚刚好,就在泰安四年六月份,皇后刚刚诞下皇子一个月,火车正式开通。
    主要是,没点让他们看得见的东西问世,影响以后要拨款。
    纪炀算是统领这些建造新东西的部门,自然要为拨款做准备。
    这四百里长的轨道检查多次,就在官道不远处,修的时候格外费力,但长长的轨道看过去,又让人心生希望。
    火车头用了蒸汽钢铁厂锻造出来的钢,看起来格外好看,还格外结实。
    这里面的蒸汽机也是最新式的,不仅稳定,还比之前的省煤。
    后面跟着三节火车车厢。
    中间自然要坐皇上皇后,还有满月的小皇子,再有皇上近臣,其他车厢不用说,都是汴京最金贵的人。
    原本朝中大臣多次反对,毕竟这火车速度太快,皇上皇后连带皇子都在,岂不是太危险。
    用大白话就是,一个不慎,那是全军覆没啊,一个也不留。
    最后在工部的多次实验下,一次问题也没出,还把速度降低很多,朝中大臣这才同意。
    等大家看着冒了白烟的火车,心里还是打鼓。
    知道有这个东西,跟真正看到,还是有很大区别。
    这东西,真的能一日之内往返?
    原本半个月的路程,直接缩短到一日?
    有些朝臣犹豫,有些朝臣却迫不及待,如果仔细看的话,那都是体验过轮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