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七零美人攀高枝儿 第124节

      看到两三年没见的儿孙,江松乐开了怀:“都坐都坐,一路回来辛苦了吧。”
    “还行,先到的上海,在上海歇了两天,今天早上跟林西夫妻坐飞机到的北京。”
    “哦,坐飞机可比火车省事儿,回头谢谢小何夫妻俩。”
    “哎,已经谢过了。”
    这时候,江明升和苏棠也回来了,屋里又是一阵热闹的叫人声,嘻嘻哈哈了半天,潘乐晴才喊他们都去洗手,准备吃饭了。
    饭桌上,江明升好奇德国那边工业是个什么情况。
    “德国的工业确实发展得好,我的教授带我去德国的工厂走访,他们现在使用的技术和工艺,整体水平都比我们高出一截。”
    “这是可以预料的,我们开放才几年?以后努力追赶就是了。”
    “爸爸说的是。”
    江松问:“你后面是怎么打算的?”
    “我还是想去机械厂上班,读了这么些年书,我想,在一些技术上面我还是很有发言权,不说领先国际,至少能在咱们追求国际水平的路上出一些力。”
    “我支持你。”江松觉得儿子的想法很对。
    “我也支持。”这是大哥江明升的意见。
    江明彦知道自己的价值,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其他知道他的人也很清楚。
    周末江家请客,左维和他在首都机械厂上班的妹妹左雪,以及宁远、洪明都到了。
    从德国带回来的特产还有一些,加上六嫂在德国几年,做西餐非常有一手,请客的时候吃的是西餐。
    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朋友聚会,以及从和江明彦夫妻聊天中开阔的眼界。
    开眼看世界,大家都想有机会出国,但是能出国的人才却很少,他们身边最熟悉的,也就是江明彦一家人。
    他们家和一般出国读书的人又不一样,他们是真实地在德国过着一般人的生活,参与到德国的日常中去,家里孩子还在德国读了两年书,可以说是全方位体验过外国生活了。
    宴会上,不时发出哄笑声,惊讶声,六嫂做完菜没有进门,就在垂花门外溜达,只是听到主院的声音,就知道这场宴席极其成功。
    她不禁有些得意,来江家之前,她只是个被夫家和娘家厌弃无路可走的寡妇,瞧瞧她现在,都出过国了,还会讲德语和英语,还会做西餐,这都是她安身立命的本事。
    洪明现在也混上科长了,在单位内部算是说得上话,听完江明彦的打算后,他只说了一句:“这事儿我会跟领导反映情况,你就在家等着单位领导上门请你把。”
    洪明很确定,江明彦这种背景的人才,不仅他们首都机械厂抢着要,其他机械厂也一样,比如江明彦大哥工作的第四机械厂,前年被改名的电子工业部。
    第二天上班后,洪明就去找单位领导反映情况,跟他们说江明彦学成归来,还没定下去哪儿上班。
    首都机械厂的孙副部长早上听到消息,中午就到了花枝巷过来请人。
    比孙副部长更早一步,江明彦曾经的老师,李教授比他更早一步,诚挚邀请江明彦去清华任教。
    ??第53章
    ◎新的路子◎
    江明彦成了香饽饽,首都机械厂和清华都想争取他,江明彦心里其实比较倾向于去首都机械厂上班。
    后来,不知道两家怎么商量的,江明彦在两边都挂了职位,江明彦一边去首都机械厂技术部上班,一边带清华的硕士生。
    这个时候还在放暑假,还没到学生入学的时候,李教授已经把两个学生放到江明彦名下,金海峰和李建龙,都是北京人。
    张惠私下里跟江明彦说,这算不算捷足先登?
    江明彦笑了笑:“听老师说,金海峰本科的时候就跟着老师打下手,考研考上之后本来要跟老师的,我回来后老师就把他介绍给我。至于李建龙,他爸妈是学校的教职员工,算是消息比较灵通的人。”
    江明彦说话拐弯抹角,但是那个意思,金海峰和李建龙确实是占了先机的人。
    张惠已经去首都机械厂上班了,等到这周周末休息的时候,金海峰和李建龙来家里拜访,张惠接待了他们。
    他们早上到的早,周末家里人起的晚,所以他们到的时候,家里正准备吃早饭。
    “吃过了吗?没吃的话坐下吃一点,吃了的话就再吃点。”
    金海峰和李建龙对视了一眼,笑着说谢谢师母。
    张惠笑着招呼他们坐,六嫂把早饭端上来,有汤面、灌汤包、煎鸡蛋、蜂蜜小面包、皮蛋瘦肉粥,烤披萨,算得上是中西结合。
    涵涵起的晚了点,洗漱后出来看到有陌生人,江明彦叫女儿过来,给她介绍:“这是我的学生,你要叫哥哥。”
    涵涵点了点头,乖乖叫人。
    涵涵扭头用德语跟六嫂嘟囔了一句,想喝牛奶。
    六嫂也顺口答了一句,马上送过来。
    金海峰和李建龙通过这一顿早饭,明白自己跟的这个老师,不仅是学术大佬,家底还十分丰厚。
    吃了早饭,江明彦和两个学生有事情要谈。
    “谈完事情也别走,中午留下吃饭。”
    “谢谢师母。”
    “别客气。”
    江明彦带两个学生去书房,张惠吩咐六嫂送上茶点后,转身要出门。
    涵涵换好外出的衣服:“妈,我和森森和枫枫去奶奶家,中午不回来吃饭。”
    “好,路上小心点。”
    “知道啦。”
    张惠去何家,在上海的时候张惠托林西帮忙弄两辆车,不需要七座那么大,就普通五座的家用车,平时江明彦上班开一辆,留一辆家里人用。
    林西吩咐人从香港把车运过来,前后也两周了,昨天晚上散步的时候碰上林西,说今天上午就能运过来,她去问问情况。
    何康华今天不在家,林西也是个爱睡懒觉的人,张惠到的时候她也刚吃完早饭。
    “车到北京了,我家司机去火车站接车,估计还有一会儿就送过来了。”
    “谢谢了。”
    “你跟我客气啥。”
    林西抿了口咖啡:“对了,你江老师带了两个学生?”
    “可不是嘛,早上一早过来,看着人挺不错。”
    “自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很密切,特别是像你们家江老师这种,既教授知识,又能带给学生人脉的老师,你家江老师要是把握得好,前途不可限量。”
    林西昨晚上听她老公分析了几句,也觉得江明彦这种靠技术建立人脉的路子,要是以后关系网彻底建立起来,也厉害得很。
    这话张惠可不敢随便应。
    两人聊了一会儿,何家的司机回来了,一辆旧车开在前面,两辆新车跟在后面。
    一样的车型,一辆白一辆黑,看着倒是很顺眼。
    “你打算以后车子放在哪儿?”
    “放巷子里?”
    “算了吧,前年我们家在巷子里面买了个大杂院,把院门给拆了,当作车库用,你们家的车也停那儿吧。”
    “行。”
    何家在大杂院那边专门留了一个看门的人,说是看门也不准确,人家还会修理汽车,算是个技术工种。
    “我家老何弄了汽油放在院子里,以后你家也可以加油,给钱就行。”
    “那肯定给钱。”张惠笑眯眯道:“和你们家做邻居,我们家真是占大便宜了。”
    林西哈哈大笑:“占吧,我乐意让你们占便宜。”
    家里买的两辆车子很快派上了用场。
    江明彦花了半个月的工夫熟悉了工作后,马上投入到一个大项目中,金海峰和李建龙作为江明彦的学生,签了协议后也加入到其中去。
    这个项目很紧急,为了赶进度江明彦经常加班到深夜,大晚上的回家也不方便,这段时间金海峰和李建龙就住在他们家。
    江明彦每天上班开车带着两个学生出门,晚上再带着两个学生回来。
    等到九月份开学后,金海峰和李建龙去学校报到,才暂时结束了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
    只有每周周五的时候,两人坐公交去首都机械厂报道,等到周一早上,江明彦去单位上班的时候,再捎带手把他们送回学校上课。
    都是同一年入学的同学,怎么就金海峰和李建龙两个人运气这么好,刚开学就跟着老师做项目,他们却还在翻书查资料。
    关键是,他们俩跟的大佬还是个有车的人。
    我的老天爷,他们系主任都是骑自行车上班,一般人家哪里来的车啊?
    金海峰和李建龙怕引起众怒,没好意思说,老师家里有两辆车呢。
    两个人非常有默契地闷声发大财,得了好处绝不吭声。
    跟着老师做了一个月项目,特别是暑假那段时间,天天给行业内的大佬打下手,听他们开会讨论,他们从一个小白进化到稍微有点见识的状态。
    “我想跟着老师深造,如果有机会的话,也跟老师一样,读完硕士再出国读博,不能出国也无所谓,到时候博士也跟着老师读。”这是李建龙的想法,他想走技术方向。
    金海峰稍微有点不一样的想法,他觉得跟了江老师这么厉害的大佬,读到硕士就够了,主要还是看实践。
    金海峰心里,其实隐隐约约有一些想法,比如自己毕业后能当个厂子的老大,把技术转化成最大的经济效益,有了钱,以后就可以在感兴趣的方向钻研。
    比起李建龙的技术人才思维,金海峰已经意识到技术、钱这些东西。
    那些先进的机床、工业设计等等,全都要钱啊!
    江明彦带着团队搞技术,一周还要去学校上两节课,忙得不可开交。
    张惠则是闲多了,三个孩子送进学校,涵涵去读初一,两个儿子读五年级,他们上下学要么腿着要么坐公交。
    虽然家里有车,但是,接送是不可能接送的。
    秋天香山的树叶红了,张惠开车带着爷爷奶奶和婆婆出去玩儿,有时候还带上林西,玩的可开心了。
    江长安和文艳秋年纪大了,这几年越来越不爱出门,有了车之后,北京附近的景点,倒是都能去看看。
    老人心情愉悦,身体也好了不少。
    江明彦和张惠出国的这两年,江明升又升职了,到了副局的位置,苏棠也到了科室主任,两个人忙得飞起,孩子都顾不上,全靠公婆照顾,更别提有时间出去玩了。
    一天天的,忙的找不到北,晚上回家,两夫妻累得靠在一起。
    “还是惠惠会过日子,你说我们俩整天这么忙,到底是图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