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55章

      奚桐月听到身后有响动,转头看去,却被一双素手牢牢禁锢在全景落地窗前,身后是化作人间繁星的万家灯火。
    一年的禁床期还未过。
    奚桐月身体被迫紧贴在窗玻璃上,动弹不得,察觉到眼前那双澄澈的眸子早已染上欲色,于是双眸微微眯起,危险的语气在昏暗的房间轻响。
    “宋归鸦,你想做什么。”
    宋归鸦一贴近她,温热的呼吸就会迅速升温,此时喷洒在她的颈侧,引起一阵酥酥麻麻的感觉,纤薄的唇瓣还不停地在她耳边厮磨,声线喑哑,“臣预备,以下犯上。”
    引以为傲的意志力瞬间溃散,奚桐月眼底氤氲出一层沾满欲念的湿气,眼前的繁星点点似乎都变得模糊起来,随后开始摇摇晃晃,欲明欲灭。
    不知不觉,冰山融水,神思飘远。
    紧咬的下唇再也坚持不住,倏然弹开,唇瓣张了又张,重视溢出一段美妙的低吟。
    随着窗外辉煌的灯火逐渐熄灭,奚桐月半跪的双腿愈加发软,只能凭着勾在她腰间的手臂才能勉强不软化在地毯上。
    临近深夜,万籁俱寂之际,只有彼此的呼吸声在相互缠绵。
    室内的温度刚刚好,两人肌肤相贴一起斜躺在地毯上,浸染着幽然冷香和干净皂香相互交融,感受着彼此跳动的心脏。
    恰在此时,窗外绽放开一束华丽璀璨的烟花,绚烂灼目,照亮夜空。
    在这一瞬间的明灭中,宋归鸦看见那一双凤眸中水光潋滟,眼尾的红色小痣清媚动人,带着美不自知的勾人心魂。
    她不自觉弯起唇角,在小痣上落下一吻,“陛下,好美。”
    奚桐月语调清懒,透着不加掩饰的挑弄,“昭蘅所言,是为烟火,还是为人?”
    明知故问。
    宋归鸦却还是一脸温柔宠溺,柔声答她:
    “烟火如昙,唯有一现可赏,陛下如天上明月,岁月可瞻。”
    第127章 番外:大胤朝
    正月十五,上元花灯节。
    镇北王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廊庑上的灯笼比过年挂的还多上许多,丝毫没有快要出年的样子。
    一大早,王爷和王妃便带着长子和幺女去寿安堂给老祖宗请安。
    老祖宗虽是上了年纪,却因出身将门,自幼习武,也曾是上过战场的,故而年过五旬身子骨依旧硬朗,此刻正抱着咿呀学语的幺孙女坐在花梨木圆凳上,面露慈祥。
    等下人将菜都摆好退下时,老祖宗一抬眼,才发现桌上少了个人。
    “蘅儿呢?都要用早膳了,怎的还不见人影?”
    若说给老祖宗请安这等大事谁敢怠慢,整个王府里也就只有宋归鸦了,可见老太太对其宠爱程度。
    但宋归鸦也并非恃宠而骄的人,按照平时,菜都已经上齐,人也该来了,可今儿却不见踪影。
    正值壮年的镇北王胡子一吹,“这丫头,真是越发不懂规矩了。”
    王妃淡淡瞥他一眼,“谁说不是呢,也不知是被谁惯出来的。”
    老祖宗自然是惯着,但王爷身为一家之主,除了在兵法武艺上对她严苛以外,其余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算变着法子的宠溺了。
    以至于好好的一个大家闺秀,精通些琴棋书画也就罢了,竟还仗着聪慧,一股脑将那君子六艺学了个十有八九,差的那一二竟还都在一个“礼”字上。
    一度让气质娴雅,出嫁前曾是大胤第一才女的王妃感到头疼。
    镇北王一脸讪讪,朝长子投去一个暗示性的目光。
    然而宋青临却风度优雅地端坐在桌前,眼观鼻鼻观心,假装什么都没瞧见。
    镇北王:“咳咳,青儿以为呢?”
    宋青临:“……”
    终究还是躲不过去,万般无奈之下,宋青临索性破罐破摔,“蘅儿性情甚好,在外无不夸赞,都是父亲母亲和祖母教导有方。”
    众人:……
    骂谁呢这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正当这时,院子里平白起风,宋归鸦飞身而入,顶着满头的白雪钻进了屋里。
    镇北王正要发作,在妻子面前找回场子,老祖宗先一步打断了他,朝着门口的孙女笑呵呵道:“瞧你身上湿乱的,外头雪大也不打个伞,没有半点女儿家的样子。这一大早的,又去哪里撒野了?”
    表面上是责怪,实则语气里无半点怪罪的意思,倒透出几分关切来。
    “祖母冤枉,今儿元宵,是给祖母请安的大日子,孙女怎么会忘呢?”
    宋归鸦在门口将身上的雪都抖擞干净,无视吹胡子瞪眼的镇北王,径自坐到老祖宗身边,双颊被冷风吹得有些泛红,倒显露出一丝少女的娇憨来,“孙女是去给您做好吃的去了。”
    “喔?”宋归鸦进门时手里头并没有那东西,老祖宗当即被勾起了兴致,“这冬日里头还能有什么好吃的,我倒是要好好瞧瞧。”
    宋归鸦神秘一笑,唤道:“夏冬,给老祖宗端上来。”
    门口悄然无声。
    宋归鸦愣了一瞬,起身冲到门口,拉开帘子走了出去。
    “夏冬?人呢?”
    足足半刻,院子里才飘来夏冬气喘吁吁的声音,“来了来了,小姐,您飞得也太快了,我,我跟不上呀。”
    “好了好了,东西给我,快去耳房暖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