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48章

      朕一统华夏,潮流浩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王霖声音慷慨掷地有声,威严而冷漠。
    完颜宗固和完颜希尹面色惨淡,他们感知到王霖的坚决,心下知道很难再斡旋下去,便悻悻怀忿而去。
    王霖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眸光淡漠。
    毫无疑问,自此刻起,大燕与金人将是势不两立的局面。
    金人必将纠集举国兵力,对大燕进行殊死反扑。
    但王霖为了等这一战已经谋划准备了很久。
    这一战迟早都要到来。
    而他之所以提出两个月的时限,其实主要还是为了给燕军备战留出充足的时间来。
    此刻已是初春,两月后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到了那个时候,大燕百万雄师将出关北伐,踏平东北三省。
    王霖凝立在丹墀之上,身形高大而挺拔。
    他环视众臣,缓缓道:“诸位爱卿,朕宣布,自即日起,大燕举国为战,凡我大燕军马都即刻备战,等待朕之号令。李相,传诏韩世忠、岳飞和西军诸将,以及西夏的姚古,西域的萧莞,河北的关胜和杨志,整军备战,不可有一日懈怠!
    朕将利用一年的时间,灭金,一统华夏。
    灭金之后,我大燕将再无战事,人民安享太平。”
    “吾皇万岁,万万岁!”
    ……
    北安州。
    即将启程返回上京的金国皇帝吴乞买突然得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燕人潜入上京,夤夜搅闹上京城,偷袭国王寨,掳走吴乞买的宠妃唐括麟雪等数十人,屠戮宫女太监百余人。
    吴乞买气得面色煞白,嘴角哆嗦半天,忍不住血冲脑门,眼前一黑,啊呀呀大叫一声,晕厥在当场。
    帐中金国权贵乱成一团,救醒吴乞买之后,众臣面色各异。
    谁都明白,这是燕皇的以牙还牙。
    当初吴乞买用计行刺完颜什离完颜兀鲁和完颜永宁三女未果,显然已经触怒了燕皇。
    而任谁都没有想到,燕皇居然秘密遣人潜入上京,掳走了吴乞买的嫔妃。
    这一巴掌,来得快又扇得狠呐。
    吴乞买目光浑浊,脸色蜡黄。
    他窝在榻上凝望着长子完颜宗磐。
    落入燕人手上的嫔妃,对于吴乞买来说,已经与死人无异。纵然救回来,也不可能再留在宫里。
    吴乞买嘴角咬出了丝丝血迹,声音阴沉而抖颤:“宗磐,宗固和国相可有音讯?”
    完颜宗固面色复杂,拱手道:“父皇,宗固和国相正在帐外候命!”
    ……
    屋漏偏逢连夜雨。
    完颜宗固和完颜希尹带回来的消息让吴乞买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他气得当场吐血,再次晕厥过去,从此缠绵病榻不起。
    金军就此驻跸在北安州。
    国政交给了完颜希尹,而军事大权则交给了完颜宗磐和完颜宗固两人分掌两军。
    因为燕皇的态度,彻底打消了金国权贵苟安的念想。
    至此,只有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实际上,对于吴乞买和金人来说,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
    一个半月之前,三万锦衣铁骑跨海而去,在金州登陆。
    只有短短两三日,燕青和杨沂中就率大军攻克金州,并奔驰金国腹心之地,连下五城。
    金国守军无不望风披靡。
    现在的金国,与当年的契丹何其相似。
    金人铁蹄所至,契丹人闻风丧胆,弃城而逃。
    按照现在的势头,最多再有两月,燕青的三万铁骑就能横扫半个金国,彻底打通金国与高丽半岛的战略通道。
    而高丽王也奉燕皇昭命出兵两万,进攻金国北路,对燕青的大军形成有力声援。
    加急军报驰至北安州,完颜希尹和完颜宗磐、完颜宗固三人面色凝重,犹豫不前。
    完颜希尹沉吟良久道:“宗磐,宗固,陛下病重,此等消息还是先压住不报吧,免得陛下心生焦虑,加重病情。”
    完颜宗固点点头,“可。但现在的问题是,燕人和高丽人正在抄我等的后路,若是置之不顾,上京不保。”
    “可命宗雅率军五万北上,阻击燕军。其余人等,且随本帅……”完颜宗磐眸光决绝而阴狠:“且随本帅进攻古北口!这一次,若不取下燕京,宗磐绝不苟活!!”
    第686章 最后一战(15)
    北方大草原的春天,草长莺飞,一片勃勃生机景象。
    然而连日来大地震颤,烟尘漫天,金国大军调动,往大燕边境徐徐逼近。
    上京之外的金国神庙外,大萨满俄古娜凝望着遥远的南方,清冷僵硬的面色上终于有了一丝很明显的情绪变化。
    良久,她幽幽叹息一声,转身走进了空荡荡的神庙。
    神的预言和警告已经逐一验证。
    天选之子的横空出世,已经注定了金国的穷途末路。
    她一直周旋于金国与天命之人的中间,本意欲为金国和女真人延续一些生机。
    然而,天命不可违。
    一切的轨迹,终于还是走上了预定的轨道。
    大金立国不久,就要化为历史的尘埃。
    金国和大燕,最后的国战在即,所有势力都在紧张观望。
    几乎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古北口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