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海棠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4章

      李青莲是z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宗荀派, 祖上几代都是唱京剧的,到了近代后京剧不如从前了, 因此他组建了一个京剧戏班名字叫“清莲班”,致力于重新发扬光大京剧的优良传统文化,现在他和他的团队在s省演出,由于现代人看京剧的毕竟少, 因此他们“清莲班”的收入并不可观。平时会招一些收费的学徒或者像江辰这样临时补习的明星,来维持戏班的日常开销。
    李青莲老师虽然收学徒, 但并不是只要出钱就能进, 还需要看学生的条件怎么样,像江辰这样学过一些基础舞蹈, 有比较扎实的歌唱功底的,他才会收。
    学京剧不仅看天分,更看苦练的功底,四功五法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学起,“台下十年功”是一点做不了假,更不可能一朝一夕练成名家。
    好在对于江辰来说,他去请教老师是为了能让自己在演戏中事半功倍,并不真的需要学出太大的成就,所以学这些对电影来说,应该足够用了。
    李青莲老师不会用手机,消息是他助理帮忙回的。
    助理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学童,给江辰详细说了一下现在戏班子的情况。
    除却戏服需要自己带以外,行头、化妆品都需要自己带;进培训班是封闭式训练,中途不能回家,江辰需要跟着戏班学两个月的时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进戏班前,李老师要考学徒的基本功。
    聊完后,还发了一些资料给江辰看,让江辰对照着去查就行。
    江辰坐在客厅沙发上,搜了一下学京剧需要的行头,正头疼的时候,郁穆就打电话过来了,说他吩咐了小林来家里送戏服,不可谓不贴心,简直是及时雨。
    江辰一想也对,他都在家给自己准备了那么大一个衣帽间,马上自己要进组了,还能没戏服不成。
    他这次饰演的“季卿尘”是民国的戏班班主,青衣旦角。正看资料的时候,小林就带人扛着两个精致古典的木箱子上来了。
    随着木箱子打开,几套做工精美叠的整齐的戏服就露了出来。
    一共大概有四套不同场合穿的戏服,有属于贵妃、公主身份穿的,有普通的大家闺秀穿的日常服,还有女将军穿的。
    女将军穿的和贵妃穿的那两套尤其华贵,服装整体色调偏正红色、配以反差感极大的冷蓝色、明黄色等,其绣工十分精巧,衣服上的绣花纹路是呈渐变色的,还有大量的金银丝线穿插中和戏服的高反差颜色。女将军戏服上的女靠和旗靠上的凤尾带,一共有两层,可以想象舞起来后旗带飞扬,威风凛凛的样子。
    这两套繁复的服装大气明艳,但同时也很重,一套衣服大概有几十斤重。
    更轻巧一些的是大家闺秀的那套湖蓝色戏服,花纹繁多颜色靓丽的女帔是一个如意造型,湖蓝色的闺门帔上绣着颜色渐变的红梅,整套衣服清秀淡雅,穿着也不重。
    另一个箱子则是专门的盔头箱,里面有各种分开放好的,和几套戏服搭配的冠巾和头面等等。
    单独的京剧专用化妆包则用同规格的小箱子装好。
    可以说是,非常齐全了。
    江辰看了看这几套衣服,打算先穿那套湖蓝色的戏服练习一下甩水袖。
    先准备一下李老师布置的入学考试吧。
    *
    小金鱼从水面一跃而起,溅起四周的水花,叼住水面上的鱼食,甩动有力的鱼尾,一下子钻到鱼缸底下,消失在水草丛中。
    郑洛菲漫不经心地扔着鱼食,眉目稍敛,手下一个黑衣人敲门进入,附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她微微蹙起细眉,笑道:“他去找郁家小公子告别了?还真是难忘旧情呢,看来郁轻舟在他心里挺特别的,这是好事。”
    那个黑衣人点头,问道:“那需要属下拦着吗?”
    “不用,随他去好了,反正最后来说结果都一样。”她蜷起纤长的手指,一把将鱼食全部扔进鱼缸,淡淡道,“鱼喂久了也知道摇尾巴,人怎么就不懂感恩呢?我这是在救他,你说对不对?”
    说话间,抽屉里的手机电话铃声响起,她看到来电显示的一串号码,抬头示意黑衣人出去,等下属关好门后,她按下接通键,刚扬起笑脸,还没来得及说话,对方邪肆讥讽的声音首先传来:
    “郑小姐,我想你是不是忘了,是谁把你们家从联邦监狱里救出来的,以致于让你办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好呢?”
    郑洛菲攥紧了手,语气恭敬道:“对不起玉先生,郁家现在看得很紧,我们的人暂时没办法下手。”
    “停停停,我不是来听你讲原因的,我只是通知你,如果你没办法从他身边的人下手的话,那就等着被遣返回m国吧。”
    说完,那边就挂断了电话,郑洛菲攥着手机,焦急的目光划过一抹沉色。
    *
    夜幕降下,江辰不知不觉穿着戏服练了一下午,连晚饭都没吃,门口大门开启的声音他也没听到。
    由于试衣间空间虽然大,但毕竟不好施展,因此他把试衣间的镜子搬到了阳台上,对着镜子练习。
    穿着湖蓝戏服的他完全没注意到身后逐渐靠近的人,对着镜子向上抛水袖,水袖清扬而起,如行云流水一般。
    而此时平板上放的是《西厢记》的唱词: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